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在新型城镇化上实现“品位三都”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2-16  编辑:


原标题:在新型城镇化上实现“品位三都”——专访中共三都水族自治县县委书记梁嘉庚


三都县隶属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是中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可以说,“十二五”是三都自治县综合实力增强最快的五年,是产业优化发展最快的五年,同时也是城乡统筹发展最快、生态环境建设最好的五年。五年期间,三都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政府自身建也设卓有成效,这与三都党委政府的领导,以及三都广大群众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为了解三都自治县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历程,以及“十三五”期间的工作部署,本期“县委书记访谈栏目”特采访中共三都水族自治县县委书记梁嘉庚同志,以他的视角来解读三都。


积极争取和推进项目建设


记者:“十二五”可以说是三都自治县实现经济飞跃的五年,能否为我们总结一下这五年三都所取得的成就?

梁嘉庚:“十二五”期末,三都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8.91亿元,是“十一五”期末的3.08倍,年均增长15.2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1.73亿元,是“十一五”期末的11.5倍,年均增长63.11%;财政总收入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完成4.84亿元和3.15亿元,是“十一五”期末的4.07倍和3.98倍,年均增长32.36%和31.84%;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94亿元,是“十一五”期末的2.12倍,年均增长16.27%;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57.36亿元和36.78亿元,是“十一五”期末的2.73倍和3.14倍,年均增长23.37%和25.73%;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2224元和7535元,年均增长13.24%和16.72%。小康实现程度预计达88%。

过去五年,我们始终站在同步小康、富民强县的高度,立足资源、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着力抓园区汇要素、抓招商引项目、抓项目促投资,切实推动产业优化发展。工业经济总量稳步提升,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户发展到18户,规模工业总产值和规模工业增加值分别达12.3亿元和4.1亿元,年均增长56.69%和19.24%。山地高效农业快速发展,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十二五”期末,农业总产值达24.82亿元,是“十一五”期末的2.88倍,年均增长19.27%。民族文化旅游业风生水起,“十二五”期末,旅游综合收入达26.7亿元,年均增长30.96%。


记者:这些数据背后隐含的是三都自治县“十二五”的成功经验,请解读一下这些数字。

梁嘉庚:三都取得这样成绩确实来之不易。2014年我们争取到国家、省州重点项目专项资金7.7亿元,省州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5.85亿元。建成三都火车站站前广场和交梨葡萄交易市场并投入使用;交梨山地生态葡萄产业示范园区企业孵化园、九阡风力发电场、县粮食储备库、县植物油厂片区开发、县府西路棚户区改造等重点项目扎实推进。

农业园区入园企业达43户,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0个;全年完成特色农业种植35.6万亩;生猪存栏20.03万头,同比增长4.81%;大牲畜存栏12.5万头,同比增长7.2%;家禽存栏200.06万羽,同比增长17.68%。全年实现农业生产总值20.8亿元,同比增长6.54%。

新增20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企业4户,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完成10.91亿元,同比增长52.2%;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2.79亿元,同比增长15.3%。

“十二五”三都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深入推进改革开放,进一步激发发展活力。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用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路和有效的措施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扩大投资规模,进一步夯实发展根基。积极争取和推进项目建设,扩大投资规模,以大项目带动大投入,以大投入促进大发展。最后以扩大总量为目标,培育壮大特色产业,进一步增强发展后劲。积极谋划,组织实施产业项目,全力推进产业发展。 


“突破基础设施瓶颈制约”


记者:“十二五”生态环境建设和基础设施对比于“十一五”有哪些改善?

梁嘉庚:首先,工业经济总量稳步提升,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户发展到18户,规模工业总产值和规模工业增加值分别达12.3亿元和4.1亿元,年均增长56.69%和19.24%。山地高效农业快速发展,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十二五”期末,农业总产值达24.82亿元,是“十一五”期末的2.88倍,年均增长19.27%。民族文化旅游业风生水起,“十二五”期末,旅游综合收入达26.7亿元,年均增长30.96%。

其次,生态环境建设坚持守住生态底线,全面实施“绿色三都”三年行动计划,累计完成营造林25.78万亩,开展森林保护“六个严禁”,森林覆盖率预计达67.8%,我县先后列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中国生态魅力县”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试点县”。

再次,改革开放方面,优化重组县政府工作部门,合理调整乡镇行政区划,有序推进行政村组撤并,实行“区镇(街道)合一、以区为主”的管理体制。加强招商引资力度,累计引进项目129个,总投资320.42亿元,“十二五”期末到位资金77.91亿元,是“十一五”期末的17.31倍,年均增长60.84%。

最后,基础设施坚持以实施交通、水利建设三年大会战为重点,着力突破基础设施瓶颈制约。交通建设大步迈进,累计完成投资14.9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9.1倍。厦蓉高速和贵广快铁建成通车,启动余安高速、三荔高速建设,实施G321、S206等国道省道改扩建工程,境内公路新(改)建总里程888.55公里。水利建设成效显著,累计完成投资6.5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5倍。通过水库工程建设、病险水库治理、河道综合治理、城乡供水工程建设、水电站建设等,极大提高了水能资源利用率。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明显,完成小康水投资1.58亿元、小康房投资0.2亿元、小康路投资5.26亿元、小康讯投资1.5亿元,行政村电网覆盖率100%,广播、电视、通信等网络基本实现村村通。把农村“4+2”工程作为乡村文明的一次“革命”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记者:在城市建设方面,三都自治县有哪些亮点?

梁嘉庚:城乡统筹发展按照“规划引领、拉开路网、开发新城、带动老城”的思路,城市规划面积由29.66平方公里扩大至4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从29.26%提升到43.48%。新旧城区开发建设快速推进,市政管理水平明显提升,新型小城镇蓬勃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特色小城镇为支撑的城乡协调发展体系。

三都与韩国旅游联盟成员瑞山市缔结为友好城市;成功拍摄反映水族文化元素电影《山那边有匹马》;举办“与高铁同行·聚水族三都”大型旅游宣传推介、中国山地生态葡萄节、全国赛马邀请赛等系列活动,全年接待游客270万人次,旅游综合总收入达21.17亿元,同比增长26.5%。

完成猴场新区及县城北出口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县城环城路网规划;完成县城道路“白改黑”工程、天网工程和县城区主干道防护栏工程建设;启动城市湿地公园和县城临时公交车站建设;修缮地下管网系统和亮丽工程等市政基础设施;县城及部分重点集镇卫生清洁服务实行社会化、市场化管理,有效规范建材市场;县城面貌日新月异,新增城镇人口0.9万人,城镇化率达41.46%,同比增加5.05个百分点;周覃、普安、三合等特色山地小城镇跻身全国重点镇行列。


记者:坚持以人为本,才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些年三都自治县在民生工程上做了哪些工作?

梁嘉庚:完成三洞至荔波回龙阁、水龙至尧棒(水龙至廷牌段)公路改扩建工程建设;建成通村油路(水泥路)256公里;建成合江、交梨、三合、普安2013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和42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完成220千伏中和变、110千伏堂坊变、35千伏扬拱变工程和10千伏九镇线电网改造工程;建成小康房600户、移动机站118个;完成营造林5.45万亩,森林覆盖率预计达66.58%;完成石漠化治理14.36平方公里。

完成周覃镇洞揽村甲言、塘党村口旧等8个土地整治项目;建成县级环境监测实验室和县城空气自动监测站并实现运行;投入2.07亿元完成县境内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国道、省道沿线和“5个100工程”附近村寨及景区等重要节点的15个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全年招商引资签约项目49个,到位资金52.41亿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7.06%;发放城镇低保和农村低保补助6600余万元;建成三合敬老院、中和敬老院、县儿童福利院并投入使用;完成2308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

全年实现减贫人口4.32万人,下降4.7个百分点;建成三合、普安、中和、合江等8所幼儿园和县第三小学,全县6个建制镇及镇属片区实现公办幼儿园全覆盖;完成县急救中心、县疾控中心改扩建项目和卫生监督所新建项目及都江、廷牌、普安等9个卫生院规范化建设项目;完成大河、普安计生站和大河龙场村、周覃廷牌村等6个计划生育服务室;完成3个镇级、31个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两套“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建设;完成5682套“村村通”工程。


实施政策性兜底脱贫


记者:三都自治县对于扶贫又没有一些重点计划或者项目支持?

梁嘉庚:“十二五”期间,三都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滇桂黔石漠化连片扶贫开发、国发2号文件等政策机遇,实施工业强县、城镇化带动、民族文化旅游带动三大战略和扶贫攻坚三年大会战,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十三五”即将到来,新的起点上,我们将客观审视差距,自我加压,增强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结合三都实际,我们将按照“四个重点”、“八个精准”、“六个一批”的思路,兼顾“精准”和“整合”,将“造血”与“输血”相结合,实行精准化、针对化、差异化脱贫。

“四个重点”就是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以发展富民产业为重点,促进贫困群众致富增收;以保障改善民生为重点,努力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以提高全民素质为重点,切实增强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八个精准”指的是对象识别精准、措施到户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管理精准、退出机制精准、干部选派精准、考核评价精准、督促检查精准。只有做到八个精准才能把真正的穷人找出来,科学分析致贫原因,因地制宜地带领群众发展产业的同时,管好民生项目的“钱袋子”,对已经脱贫的及时销户,坚决杜绝“戴着贫穷帽子、过着炫富日子”的现象。


记者:基于这些政策,三都自治县是如何落实“精准扶贫”的?

梁嘉庚:产业脱贫是贫困群众增收的基础和关键,是贫困群众最迫切的期盼,所以我们提出了“六个一批”的产业发展思路,通过产业发展、异地移民搬迁、教育卫生、就业创业、生态补偿、社会保障兜底六个方面的工作分别帮助一批群众脱贫。按照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工则工、宜游则游的原则,因村制宜、因势利导,多镇一品”、“多镇一业”、“一镇一品”、“一村一品”、“多村一品”,大力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探索股份合作制扶贫新模式,推动产业扶贫。把“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深山区、石山区、贫瘠地区的群众搬迁到能发展的地方。加快教育“9+3”计划,加大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力度,解决因学致贫问题。实施“雨露计划”职教培训扶贫“1户1人”行动计划,确保“培训1人、就(创)业1人、脱贫1户”。落实“3个15万元”等扶持政策,激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毛细血管”。利用搭建好的园区平台,让更多农民工就近就业、安居乐业。加大我县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让边远贫困地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生态保护人员。对于确实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的贫困人口,我们将实施政策性兜底脱贫。

当前,三都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我县贫困人口多、覆盖面广,必须牢固树立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的理念,紧抓省州重点帮扶机遇,大力实施“33668”扶贫攻坚行动计划,确保到2020年8个贫困乡镇全部摘帽、11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7.51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十二五”期末,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0.47亿元,年均增长15.58%,是“十一五”期末的3.1倍(预计数,下同);财政总收入4.45亿元,年均增长30.22%,是“十一五”期末的3.74倍,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88亿元,年均增长29.58%,是“十一五”期末的3.65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2387元和7569元,年均分别增长8.38%和15.9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实现了稳中提质、稳中增效、稳中有进。


记者:那对于“十三五”,三都自治县有哪些规划呢?

梁嘉庚:“十三五”期间,争取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其中一产、二产、三产年均分别增长6%、30%和17%;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左右;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左右;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年均增长23%左右;城镇化率达50%以上,力争达5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左右和12%左右;金融机构存贷余额年均分别增长18%和22%;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人口自增率控制在6‰以内;小康实现程度达100%。全民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经过五年的努力,全县综合实力、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都迈上一个新台阶,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三都人民的“中国梦”。

“十三五”时期是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阶段,我们必须坚定信心、保持清醒,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弯道取直、后发赶超,努力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期间要着力抓好七个方面工作,一是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役;二是实施产业培育工程,在做大总量上实现新突破;三是实施“品位三都”工程,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上实现新突破;四是实施生态环境大巩固工程,在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上实现新突破;五是实施基础设施大建设工程,在改善发展条件上实现新突破;六是构建民生保障体系,在提升内涵发展动力上实现新突破;七是构建动力支撑体系,在增强经济发展活力上实现新突破。


人物档案


梁嘉庚,男,布依族,1965年9月生。中共党员,1984年8月参加工作。在职研究生学历。

1984年8月长顺县代化小学教师;1985年3月长顺县机要局机要员;1990年9月长顺县委办公室秘书;1992年12月长顺县委办公室副主任;1994年2月长顺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兼信息股股长;1995年9月长顺县委办公室主任;1998年3月长顺县副县长;2003年2月长顺县委常委、副县长;2006年5月贵定县委常委、副长;2006年9月贵定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2007年11月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移民开发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2009年2月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移民开发局副局长,贵定县委副书记;2009年3月贵定县委副书记;2011年7月独山县委副书记;2011年8月独山县委副书记、副县长、代县长;2012年1月独山县委副书记、县长;2014年2月独山县委副书记、县长,独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兼);2015年5月三都水族自治县县委书记。


内容时间:2016-02-16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