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贫困治理
广西靖西市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助力精准扶贫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7-22  编辑:崔月

  近年来,靖西市委、市政府立足市情,把劳务输出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支柱产业来抓,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服务水平,强化技能培训,开辟劳务基地,拓宽输转渠道等措施,劳务经济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特别是助力精准脱贫的主渠道之一。2016年,全市共输转城乡劳动力20.72万人,创劳务收入31亿元。

    不断优化服务体系,夯实劳动力转移就业基础。近年来,靖西市把建立健全劳务经济服务机构作为助推精准脱贫的主要抓手。一是在19个乡(镇)成立了就业社保服务中心,配备专职人员,具体负责劳务输转工作。二是为乡(镇)就业社保服务中心落实办公场所,配齐电脑、复印一体机、办公桌、椅、资料柜,开通网络专线,建立健全劳动力资源数据库。三是在全市291个行政村,确定劳务信息员,由村两委妇女主任兼任。形成了市有人力资源和就业服务中心、乡有就业社保服务中心、村有劳动力统计信息员的劳务机构网络。四是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实名制登记数据库、城镇新增就业实名登记数据库、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数据库、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数据库为主体,实现就业扶助政策、招聘岗位、市场供求等就业信息,多渠道发布和精准推送,既方便企业招人,也帮助农民工求职,有效解决了就业信息交流不畅、企业招不到人、群众找不到工的问题。五是在中山休闲广场设立大型电子显示屏,定期发布最新用工招聘信息。

    采用“订单式”精准输转。突破传统观念,加强与用工单位交流合作,招工上,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劳动力,根据不同年龄层次、知识结构,结合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采用“订单式”转移就业,引进有实力的人力资源服务公司,联合区(市)内外企业举办“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就业专项活动,举办“精准扶贫、就业帮扶”专场招聘会,搭建用工平台,帮助重点群体实现就业。实现劳务输出规模化、市场化、一体化服务的目标,使有转移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贫困劳动力基本实现就业。依托锰、铝工业基地,政府积极搭建用工平台,主动上门服务,与企业共享劳动力资源,整合培训资源,针对企业用工所需,为企业提供免费培训资源。近来年累计为锰、铝工业基地提供劳动力3156人次,很好解决了附近村民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的难题。

    劳动力培训精准实施,提升就业竟争力。近年来,全市劳务精准输转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实现了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通过坚持“先培训、后输转、再提高”的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农民的职业技能水平进一步提高。2016年共举办创业培训班3期共90人,核发创业培训合格证书90人。技能培训班59期11个工种,培训人数2540人,核发国家职业资格证书1172人。二是实现了由分散自发型向有组织型“转变”。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把“能人带队”模式纳入组织化管理轨道,下移工作重心,形成了“政府推动、市场促动、能人带动、本人主动、社会齐动”的精准劳务输转格局。三是实现了由外出务工型向返乡创业型“转变”。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契机,大力实施农民工“回乡创业”工程,鼓励、吸引、指导外出务工者回乡创业,实现了由“开巢放凤”到“筑巢引凤”的转变。2016年,全市返乡农民工、建档立卡贫困人员成功创业628人,发展肉牛、黑山羊、乌龟、肉蛇、石头猪等养殖37户;铁皮石斛、沙糖桔等中药草和水果种植313户;汽车美容、快递加盟店、皮革制品加工等14家,并取得良好成效;新成立农村合作社246家,工商注册登记64家,带动就业16300多人。先后涌现了广东中山市广西商会副会长蒙日报返乡投资创业的“靖西益宝工业园”、林江返乡创业的“靖西市联帮管家家政服务有限公司”等一批创业先进企业代表,仅以上两家企业就解决了2000多当地人口就业问题。在他们的示范带动下,使更多的未就业人员走上创业就业的致富路,推动了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培训资源精准整合,确保培训用到刀刃上。以部门联动为抓手,着力保证培训实效。由人社部门牵头,协调市扶贫、教育、妇联等相关部门积极配合。依托现有培训资源,按照培训对象各有侧重,培训需求各有不同,培训能力不够均衡的现状,将各部门任务全部纳入到全市精准扶贫培训的总盘子中,统一安排,统一实施,搭建了以精准扶贫培训为目的的综合性培训平台。在培训工作中,按照年初确定的工作思路、目标任务,抓任务落实,抓工作衔接,抓督促检查,不断推进“四个转变”,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全市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工作成效明显。

    依托锰、铝产业精准推进,实现就地就近转移。坚持异地输出和就地转移就业并重原则,因地制宜。一是以发展工业促进就地转移就业。依托锰、铝工业基地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吸纳安置一批农村劳动力。二是以项目建设促就地转移就业。靖西至龙邦高速公路、海升集团2000亩柑橘、300亩柑橘苗木以及1000亩草莓种植基地、天津宝迪1万头能繁母猪基地、农民工返乡创业园等项目建设,极大促进就地转移就业。截至目前,仅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已有广西玥玛防盗科技有限公司、广西靖西市益宝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签约入园投产,总投资5.95亿元,安排就业2960人。创业园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容纳20家大中型企业入驻,可带动就地转移就业近20000人;三是以返乡创业促进就地转移就业。为进一步加强创业服务载体建设,培育壮大创业主体,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把创业孵化基地作为促进和帮助大中专毕业生、农民工、失业人员就业的有效载体,创建了古鼎香农批市场创业孵化基地1个,认定靖西市经济责任审计分局、靖西市人民医院、靖西市中医院、广西靖西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靖西市华西国际大酒店有限公司、广西靖西万生隆投资有限公司、靖西市第三幼儿园等7个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提供145个见习岗位,为创业者提供生产经营所需场地,并免费提供创业指导、管理咨询、创业培训、法律援助等服务。截至目前,古鼎香农批市场创业孵化基地共入住企业36余家,吸纳带动就地就业153人,提供就业2000人。


内容时间:2017-06-01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