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关于中国工人阶级形成的一点思考(1978~2014)

  • 作者:潘毅 出版日期:2014年12月
  • 报告页数:12页 报告大小:
  • 报告字数:12746字 所属丛书:
  • 所属图书:清华政治经济学报 第3卷
  • 浏览人数:305     下载次数:0

文章摘要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中国不仅成为世界工厂,而且成为全球最大的资本创富中心。中国的生产方式与社会关系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与此同时,一个世界上最庞大的新工人阶级正在默默地形成。本文尝试探索在西方社会理论界“告别工人阶级”的时候,我们却正在真实地面对一个庞大的工人阶级的艰难诞生历程。为了给强调个体主义、专业主义、机会平等和开放市场的新自由主义话语扫清道路,阶级话语在中国被有意无意地或扭曲或压制,在这个意义上,被投掷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之中的两亿农民工很有些“生不逢时”的意味,然而,他们以对强加在他们身上的剥削的最直接自发的反抗,顽强地将多方力量遮蔽的阶级结构及阶级对立暴露在世人面前,并呼唤自己作为一个阶级存在的合法性和必要性。

作者简介

潘毅: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教授。北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中心副主任。1998年于伦敦大学(The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University of London)亚非学院完成社会学人类学博士学位。潘毅主要研究中国劳工、性别及文化政治、全球化及跨境社会经济研究等。代表著作有《中国女工》、《大工地》(合著)和《我在富士康》(合编)等。她的近期著作见于Modern China,China Quarterly,China Journal和Global Labor Journal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