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东北沦陷区文学作品三论

  • 作者: 出版日期:2013年10月
  • 报告页数:11页 报告大小:
  • 报告字数:9627字 所属丛书:辽宁社会科学院学者文库
  • 所属图书:文化记忆的诗性重构·高翔文集
  • 浏览人数:423     下载次数:0

文章摘要

在东北沦陷初期的文学作品中,萧军与萧红的小说散文集《跋涉》,不但代表了作者早期创作的最高成就,也可以说是极具影响的文学力作。它于1933年10月由作者自费在哈尔滨五画印刷社印刷一千册,尽管发行不久便遭到日伪当局的查封与焚毁,但仍在广大读者中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和强烈的反响。金剑啸在《国际协报》上撰文写道:“在那每页上,每字里,我们是可以看到人们‘生的斗争’和‘血的飞溅’,给以我们怎样一条出路的索线。”金剑啸:《〈跋涉〉广告词》,《国际协报》,1933。山丁在《萧军与萧红》一文中称誉说:“从广漠的哈尔滨,它是一颗袭入全‘满’的霹雷。”山丁:《萧军与萧红》,《新青年》(沈阳)1937年5月号。《大同报》记者专文介绍说:《跋涉》是“真实生活体验的作品”,有坚强的思想意识,有忠实的描写,有特色的艺术风格。见《大同报》1933年10月20日。大内隆雄在《满洲文学二十年》中也承认:《跋涉》“作者的写作态度始终是固执地把握着现实,内容是描写多数被凌辱的和受压迫的人们现实生活的。作者在技巧上虽然未成熟,但他们的对题材的选择和严肃的作风唤起了当时文艺爱好者的注意,博得好评。”大内隆雄:《满洲文学二十年》,转引自《东北现代文学史料》1980年第1辑。文光认为,书中《王阿嫂的死》等四篇是“很好的作品,在这里读者至少会得一个启示和力”。它们“可以代表著者们的现在”。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