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2018~2020年非洲农产品主要出口市场
所属图书:扩大非洲农产品进口与建设“绿色通道”研究
出版日期:2023年7月
关键词:
非洲农产品出口贸易历史及现状特征

非洲农产品出口贸易历史

非洲农产品出口贸易根据自主性特征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15世纪之前简单的自主贸易阶段。15世纪之前,非洲国家掌握着贸易的自主权,出口的农产品主要是香料、棉花等本土作物,交易范围为阿拉伯与欧洲地区。

第二个阶段为15世纪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这个时期是由殖民者主导的满足西方殖民国家工业原料需求的被动贸易阶段,非洲农产品出口以种植园的经济作物为主。15世纪以来,非洲农产品出口贸易深受西方殖民主义影响,出口的作物种类发生了较大改变。西方殖民者进入非洲以后,在非洲大肆侵占土地,开办种植园和大农场,推行单一栽培植物,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作物代替传统农业作物,排挤了粮食生产和畜牧业,导致不少非洲国家粮食自给能力不断下降,从粮食出口国变为粮食进口国。与此同时,殖民者大量引进非非洲本土作物的经济作物,例如从美洲引入可可、花生、烟草、剑麻和橡胶等,并在非洲广泛集中种植,以满足西方殖民国家的消费需求。在西方殖民国家的主导下,非洲经济作物种植体系得以建立,非洲出口的农产品以种植园生产的花生、棉花、剑麻、棕榈、咖啡、可可、烟叶、甘蔗等经济作物为主,出口目的地为欧洲、北美洲和澳大利亚等。除此之外,非洲是世界热带木材主要产区之一,其木材质量上乘,因而非洲林业资源也是西方殖民国家长期掠夺的目标。

第三个阶段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至今,是非洲国家寻求农业经济发展的自主贸易阶段。该阶段尚未摆脱殖民经济的影响,刘伟才:《殖民统治与非洲经济的被动转型》,《中国投资》(中英文)2021年第Z7期。农产品出口贸易仍以经济作物为主,但自主贸易权回归,出口产品多样化程度有所提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