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我国部分环境保护法律关于环境权利规定的对比-续表
所属图书:人权研究(第二十二卷)
出版日期:2020年3月
关键词:
论环境权作为人权的基础理论

2018年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中提出,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借由环境权的学理阐释,我们可以展开环境法的全方位制定与完善,引导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展开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实践的发展固然离不开坚实的基础理论,环境法作为国家赋予公民参与环境管理的权利以遏制环境污染、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必须有自己的理论基础,环境权就是整个环境法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性权利。同时,对环境权进行定性又是其理论研究的根基。因此,我们需要明晰“环境权”这一具有提纲挈领性亦体现人人得而利用环境要素的、兼具个体性与集体性的权利之属性,从而为生态环境保护、个体体面生存保驾护航。

问题提出与分析框架

环境权是不是人权?其作为人权的基础理论为何?国外学术界对环境权的研究一致认为,环境权是人权的一种,具有作为人权属性的理论支撑,这也得到了国际认可。但我国学术界对于环境权的定性存在争论,国内学术界关于环境权的理论研究业已形成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争锋,以徐祥民为代表的学者否定环境权的独立性,认为可以将环境权益纳入财产权、人格权进行保护,以吕忠梅为代表的学者肯定环境权的独立价值,认为环境权应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得到认可。参见徐祥民《对“公民环境权论”的几点疑问》,《中国法学》2004年第2期;吕忠梅《论公民环境权》,《法学研究》1995年第6期。虽有学者认为环境权具有人权属性,但也是从部门法角度进行理论阐释,鲜少从环境权作为人权的基础理论深入探讨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