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人民公社时期的生产小队与宗族关系
所属图书:中国农村调查(总第63卷·村庄类第17卷·华南区域第9卷)
出版日期:2019年1月
关键词:
廷坑村范氏宗族的治理形态与实态

在几千年的传统时期“皇权不下县”,廷坑范氏宗族是一个相对封闭,且与沙县范氏宗族有着联系的血缘共同体。宗族通过人为制定一系列规则,约束和影响着人自出生到死亡、自个人到乡村社会的一系列行为,通过道德约束和行为规训使宗族内部有着强烈的秩序感和团结性,形成了有效且成本低的治理。本章从治理形态概况、治理主体、治理内容、治理规则、治理方式、治理变迁和治理实态等七个方面考察廷坑自然村范氏宗族的治理形态与实态。

第一节 治理形态概况

1949年以前,地方政治制度的基本事实是:在成文制度方面,国家行政权力的边陲是县级,县以下实行的是以代表皇权的保甲制度为载体,以体现族权的宗族组织为基础,以乡村精英阶层——士绅阶层——为纽带而建立起来的乡村自治政治。于建嵘:《岳村政治》,商务印书馆,2001年12月,第36页。并且各宗族组织往往可以突破村级区域限制,在县级甚至省级宗族内部形成模仿国家皇权行政体系的宗族行政体系,这一宗族行政体系与国家行政体系并列而为,共同构建了1949年前的权力网络。廷坑自然村的范氏宗族可被看作治理体系中的末梢神经,探究宗族型村庄的治理模式可以起到“窥一斑而知全豹”的效果。

历史上的廷坑自然村是村级族长高度控制之下的宗族共同体,这一小共同体是整个沙县范氏宗族的一个支脉。沙县各范氏小支脉以血缘关系为灵魂纽带,以县内“范氏总祠”为活动中心,以族规家训为“法律体系”,以“蒸田”收入为经济基础,以祖坟、公屋为“土地证”,共同构筑了沙县范氏宗族这一完整的宗族治理单元。闽沙范氏大族长在范氏宗族内部是辈分最高且德高望重者,大族长代表范氏族人的全体利益,对内仲裁族内摩擦,对外与官府博弈,维护族人利益;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