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偏离—份额分析计算表(三次产业)
所属图书: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出版日期:2013年11月
关键词:
萍乡市经济转型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经济转型的评价标准

构建经济转型评价标准的基本思路

资源产业的发展过度消耗了资源型城市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挤占了当地其他行业的发展空间。判断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否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

(1)是否实现了可持续发展:即三次产业结构是否趋于合理,第三产业是否获得较大发展;是否找到合适的接续产业,形成了合理的产业链;接续产业发展所需的资源是否能得到充足的保证;是否有助于推动人力资本的存量增加和配置优化;各项经济、社会考核指标是否不低于全国(或所在区域)平均水平。

(2)是否实现了和谐发展:即是否使城市环境问题得到治理;是否妥善解决社会保障、安全生产、人员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的安置等民生问题;是否建成服务型城市,实现社会和谐。

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主要是指其结构性转换,即从主要依赖耗竭性资源生存和发展的经济结构,转向依赖非耗竭性资源生存和发展的经济结构。转型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城市原有的依赖本地自然资源基础发展起来的产业结构得到调整,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使资源开发破坏的环境得到改善,使城市的整体竞争能力得到加强,最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使城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四者保持高度和谐的过程。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追求经济—创新—资源—环境—社会复合系统相互协调的发展模式。所以,用任何一个单项指标都难以对转型绩效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基于此,在对资源型城市进行科学评价时,必须把若干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各个孤立的指标联系起来,组成科学完整的评价体系,以评价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效果。这样不但可以随时监测转型过程,而且可以使决策者和公众了解转型的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