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恰亚诺夫     检索到  80  条相关信息

本文展示的是对小农农场和小农家庭的微观分析,将微观层面置于分析的核心位置。首先,宏观层面的很多矛盾、关系和趋势在微观层面有呈现,而且往往以最真实的形式表现出来。其次,抗争和变迁的种子正是在微观层面生根、萌芽。最后,农政研究最大的缺陷之一就是它往往只注重“宏观原因”和“宏观结果”之间的直接关联,它所采用的学术理路严重忽视了微观层面。

本文首先介绍了小农理论的政治意义,提到恰亚诺夫建立了一套关于小农农场经济学和农户生产单元的分析框架,只要小农农场和农户生产依然存在,其理论就是有价值的。其次本文介绍了小农农业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和联系,指出前者常常以一种非常有别于资本主义农场企业的方式管理和运作。最后本文介绍了恰亚诺夫的天才之路和谱系。

本文讨论广泛相互作用的平衡关系。一方面,这些平衡关系与恰亚诺夫阐述的两个平衡相联系;另一方面,这一套广泛的平衡关系主要是在恰亚诺夫理论的学术传统中发展出来的,它可以让我们以一种连贯的方式去了解当下小农农业面临的问题和潜力。这一套平衡关系也有助于解释国家之间、地区之间、国家内部以及地区内部的小农群体的巨大异质性。本文按照逻辑的顺序来呈现这些平衡关系。

《中国农户经济行为与乡村治理》一书首先讨论了传统农户家庭经济行为的两个主要假说体系——农户家庭生产和消费均衡的恰亚诺夫假说和农户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舒尔茨假说——各自使用的要素市场背景,并认为恰亚诺夫假说是针对外部市场环境条件极为恶劣及劳动力、土地、信贷要素市场完全缺失情况下的农户经济行为,而舒尔茨假说分析的是在贫穷而有效率的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农户经济行为。而...

作者:刘怀宇 出版时间:2016-05-01

在中国农村的家庭经营当中,产品已经不是恰亚诺夫时代的“既能出售也能自己消费”的农产品,而是新古典经济学企业理论所讲的一般性的“市场产品”,但是由于这种经营采取了家庭生产的组织方式,生产与生活紧密结合,竞争性的劳动力市场和住房租赁市场也不成熟,在这种情况下,家庭经营的成本核算和经营决策既不同于恰亚诺夫的“家庭农场模型”,也不同于贝克尔的“家庭生产函数”。在工业...

作者:刘玉照 出版时间:2020-07-01

在第一章中本书对两个主要假说体系做出了详细的论述,尽管这两个假说在其所研究的时代和国家制度背景下是符合逻辑的,并均得到了验证,但两个假说研究的要素市场在当代中国的不同国情背景下都有其不适用性,特别是土地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信贷资本市场在新中国成立后尽管进行了各种制度尝试和修订,但农民还是普遍不具有金融资本市场的经营能力。以非市场交易方式取得的以均分承包制为特征...

作者:刘怀宇 出版时间:2016-05-01

小农经济的命运,自现代工业兴起以来就倍受关注。在早期经济学家眼里,它是市场分工的合理产物(斯密,1972:12~15)。马克思(2000:50)则认为,它是资本“剥削”农民的社会分工。基于“不发达资本主义”俄国农业的研究,恰亚诺夫(1996:64~69)认为,小农经济遵循“家计”为上的逻辑,对利润不太敏感。舒尔茨(1987:73)则基于“发达资本主义”美国经...

作者:出版时间:2016-12-01
关键词:
报告

导论

自新石器时代以来,以耕织或农副业结合的小生产或小商品生产为特点的个体农民经济(或称小农经济),在世界大多数地区起源、成长与演变。它们曾经是欧亚大陆的普遍现象,但演变过程却差别很大,并由此造成各国农村现代化命运迥然不同。大体说来,农民经济在西欧较早得到改造:农民演变为企业家,小生产走上专业化和产业化道路,农村现代化成为那里社会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东欧、拉丁美洲...

作者:徐浩 出版时间:2002-06-01
关键词: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