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代际转移     检索到  24566  条相关信息

本章将立足于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出这一宏观背景,探讨子女长期在外务工的情况下,农村留守老人隔监护的现状,以及隔监护对留守老人所产生的影响。

作者:叶敬忠 贺聪志 出版时间:2014-11-01

2000年以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关家庭结构与老年人居住方式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虽然已有研究分析了家庭结构状态,但尚缺乏利用实地调查数据,对当代家庭结构变动格局下中国城乡家庭同居与不同居状况下的支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定量的研究。本文将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利用2010年七省区家庭结构与家庭关系调查数据,深入探究当前城乡同居的“家内”...

作者:伍海霞 出版时间:2016-01-01

本章将分析并揭示子女外出务工对关系的影响。这里所要考察的关系,主要是指微观层次的关系,即家庭内部包括亲子关系和婆媳、翁婿关系在内的父(留守老人)与子代(外出子女)之间的交往关系。子女外出务工不仅会扩大留守老人与外出子女之间的空间距离、减少两代人之间的相处时间,同时也是资源在重新分配的一个过程。这一过程对关系的影响十分复杂,这里主要探讨子...

作者:叶敬忠 贺聪志 出版时间:2014-11-01

农民工是中国社会特有的一个群体,自改革开放后农民被允许跨区域流动以来,这个群体已经存在和发展了30多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工群体自身内部的异质性在不断增加,呈现一些的差异。本文借鉴曼海姆关于“”的问题的讨论,把“”看作一种社会学现象,根据社会历史经验这一决定差异的核心概念,从家庭生活、学校教育和工作经历对农民工划分的分析框架进行了理论探讨。

作者:陈辉 出版时间:2016-12-01

本文从家庭关系维度解析李村老人情感性实践,对家庭日常生活场域中的关系、家庭结构、日常生活实践进行呈现,从理性、缓和、亲情牵挂三方面阐述李村老人情感实践的逻辑。情感性实践依然是李村老人日常生活的重点——他们在面对子代的日常实践中有冲突也有亲情,故而这些实践看似互相矛盾,但是隐藏其后的是“生活理性”的指导原则。

作者:仇凤仙 出版时间:2022-04-01

本文系统描述和全面分析彝族贫困传递的现状。在把握彝族长期贫困现状的基础上,对 “贫—贫” “贫—非贫” 配对家庭进行调查,分析这些家庭关键人的人口学特征(如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身体状况等)、经济特征(如生活技能、劳动技能、收入来源、支出去向、消费水平、储蓄习惯等)和社会特征(如婚配、流动、交往等),分析贫困父及其子代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和声望等,研...

作者:王卓 出版时间:2022-08-01

本文基于抽样调查数据,对影响农民工贫困传承的因素进行模型分析。其选取了工作流动性和就业能力两个因素建立模型进行研究,分析其对农民工贫困传承、阶层固化的影响,并根据分析结论提出了完善就业结构、提高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构建有效社会保障机制和提高农民工素质等改善当下农民工状况的建议。

作者:李怀玉 出版时间:2014-11-01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