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集体组织借贷渠道     检索到  75969  条相关信息

近代中国的农村,在银行、信用合作社、合作金库等现代金融机构建立之前,农户借贷网络主要由四个渠道构成:一是私人借贷,如亲友与熟人的无息或低息借贷、私人高利贷;二是典当;三是村镇的商户;四是互助会,如各种形式的钱会。银行、信用合作社、合作金库等现代金融机构兴起后,农户新增了借贷渠道,但借款金额有限。总体而言,20世纪30~40年代,私人借贷渠道是农户借贷的主渠道...

作者:赵学军 出版时间:2018-10-01

1984年,中国政府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农户再度成为生产经营的主体,农户的融资活动日益活跃。伴随着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农户融资渠道日趋多样化。农户的借贷网络中主要有六条借贷渠道:一是传统的私人借贷渠道;二是国家银行及农村信用合作社渠道;三是钱会渠道;四是农村合作基金会;五是集体经济组织;六是新兴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机构...

作者:赵学军 出版时间:2018-10-01

从1958年到1984年,中国农村实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农户不再是独立的生产单位,不再为生产经营融资。人民公社时期,农村经济的主要信贷资金需求方是集体经济组织,为扩大生产经营而借贷。虽然农户也是信贷资金的需求方之一,但农户几乎全是为了满足生活性需求而借贷。农户的借贷渠道更加单一,大体上看,有三个借贷渠道:一是正规金融机构如国家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但这...

作者:赵学军 出版时间:2018-10-01

20世纪50年代初期,土地改革完成后,农户从单独生产经营,逐步在互助合作化运动中走向了集体化,最终被纳入了人民公社体制。在人民公社体制建立前的20世纪50年代前期,农户为了生产经营、生活消费的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借贷。与20世纪30~40年代相比,现代金融体系卓有成效的建设,让农户可用的借贷渠道增多了,但社会环境的变化也使农户失去了某些传统的借贷渠道。这一时期...

作者:赵学军 出版时间:2018-10-01

本篇从民国时期农户借贷渠道的结构、人民公社建立前农户借贷渠道的结构、人民公社时期农户借贷渠道的结构、改革开放后农户借贷渠道的结构等四个方面,分析20世纪30年代以来农户借贷渠道及其主渠道变迁的特征。笔者认为,20世纪30年代以来,农户从私人网络借贷的主渠道几乎没有变化。作者以为,农户借贷主渠道长期没有发生质的变化,原因在于农村信用担保制度建设的滞后。

作者:赵学军 出版时间:2018-10-01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拉开了农村改革开放的序幕。1984年,废除了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经营权还给农户,农户成为生产经营主体,为生产而借贷趋于活跃。从农户借贷用途看,非生产性的借贷需求仍是借贷需求的主体,为生产而借贷的需求明显上升。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户借贷需求呈现差异性,低收入的农户用于生活性消费的借贷倾...

作者:赵学军 出版时间:2018-10-01

江西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地处中部地区,东邻福建、浙江,南连广东,西毗湖南,北接安徽、湖北,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洲三个经济发达地区的交界点。特殊的地理条件和历史原因,使江西不同县区的农民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从而导致了差异化的经济行为。他们的生活习惯和经济状况往往与毗邻省份的农户类似,于是他们也就有了相近的借贷习惯。同时,江西正走在“中部崛起”的路上...

作者:陈熹 出版时间:2016-05-01

本文简述社会资本、农村借贷与农村减贫的研究背景和文献评述,将社会资本、农村借贷与农村家庭收入置于统一分析框架中,从农村家庭收入、农村借贷类型、农村借贷的中介效应等方面探讨“社会资本—农村借贷—农村家庭收入”的影响机制,并通过多元回归分析中介效应的评估与社会资本通过农村借贷对农村家庭收入产生的影响,进一步推进规范农村金融组织与市场秩序、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加强关...

作者:彭文慧 出版时间:2022-03-01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