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本文首先构建一个主观福利贫困及其测量方法的概念框架。其次,对中国老年人的主观福利状态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再次,利用Ordered Logit模型对老年人主观福利贫困的影响因素进行解释。最后,得出相应的结论及政策建议。
主观福利在心理学范畴中的解释之一是主观幸福感,指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整体评价,通常包括对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的判断(Rojas,2003)。具体到农村老年人的主观福利指农村老年人依据自我标准感受到的幸福水平高低(马源源,2007)。主观福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变量,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子女数量等外部条件是很难加以界定的(罗扬眉、胡...
本文的分析表明,中国老年人口收入贫困和主观福利贫困都比较突出。老年人成为中国贫困群体中的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群体。本章将贫困的标准从客观的维度转向了客观与主观相结合的视角,并对中国日益增加的老年人的主观福利贫困进行了测量,为中国的贫困分析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本文介绍了中国的福利模式、福利正当性、福利不平衡和价值不彰因素。
在社区生计保障体系中,社区营生和社区就业属于发展性生活保障;社区救助和社区福利属于消耗性生活保障。社区生活福利是社区集体改进全体居民生活水平和提升全体居民生活品质的谋生途径。社区生活福利保障服务于社区全体居民,是依赖于社区集体经济的生活保障措施,对于增强社区居民生活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提高社区居民的幸福指数,具有特殊意义。基于此,本文首先研究了社区生活福...
我国60岁以上老人已达1.6亿多人,占总人口的12.5%;到2015年,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2亿。人口老龄化在我国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保障老年人的权利是人权保障的重要内容,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报告界定了老年人和老年人权利的概念,梳理了我国法律对老年人权利的规定和保护,概括了我国在保障老年人权利方面取得的成就,分析了我国老年人权利保...
本文在对日本社区福利计划的产生、发展及其特征、功能和意义等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通过对日本厚生劳务省(相当于中国的民政部)的官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以发现日本社区福利计划制定和实施的现状,重点聚焦由政府、社会福利协会和居民共同参与制定的社区福利计划的实践,探讨日本制定社区福利计划时的多方合作方法,为促进中国社区福利创新提供可借鉴的资料。
基于目前“福利依赖”问题的研究焦点,本文将综合低保救助的“福利因素”与“反福利依赖因素”研究两者对受助者“就业与失业”以及“失业后再就业”的影响情况,通过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观察不同自变量对低保受助者就业行为的作用,据此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出相关对策。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