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网络爬虫     检索到  27522  条相关信息

基于社会心理危机的风险放大机制,构建突发事件中公众安全感影响因素模型,其影响因素分别是事件属性、政府应对、媒体传播和群体心理与行为。利用网络爬虫软件对2014~2016年32件重大突发事件,包括新闻、新浪微博、百度搜索指数等在内的相关文本数据进行采集,通过定性比较分析(QCA)探寻在重大突发事件中导致公众安全感缺失的必要条件和逻辑条件组合。结果显示,影响范围...

作者:刘晓君 杨菁 出版时间:2018-06-01

2016年,影响较大的网络舆情事件数量较多,热度较高,多涉及公众健康、生命与安全等公共问题。舆情热点呈现了发生突然性、议题公共性、聚焦迅猛性、演化多样复杂性、治理多元协同性等特征。基于此,本文试图从预警、回应、联动等角度构建网络舆情的治理机制,为应对网络舆情提供制度化、程序化的方法与措施,从而有助于提高网络舆情的应对能力,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作者:严利华 喻发胜 出版时间:2018-11-01

本文介绍了网络家庭分析,主要包括:一、引言;二、当代网络家庭的构成及特征;三、网络家庭的功能与关系;四、结论。

作者:伍海霞 出版时间:2016-01-01

当前,网络舆情空前活跃,人们对民生、贪污腐败、社会道德等热点问题高度关注,并形成了一种强大的舆论压力。网络舆情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一些问题和倾向也逐渐显现。面对现实社会中复杂的利益冲突和网络社会中消极不满情绪的蔓延,如何有效引导网络舆论,进一步发挥网络舆情的正向功能,使其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这是网络舆情建设面对的重要任务。

作者:张春华 出版时间:2012-10-01

网络舆情是社会发展脉络中公众社会态度、取向和评价结果在网络上的投影,是不同社会群体、阶层利益和社会需求在网络上的话语表达。因此,只有将网络舆情放置在网络社会理论的解释框架中去理解,才能从社会的深层结构和动态关系中自觉地把握网络舆情的特征、发生机制和发展过程,为网络舆情研究打开被遮蔽的视野。

作者:张春华 出版时间:2012-10-01

本文关注的是传播网络对流动儿童社会网络的影响。首先,本文强调了社会网络的重要性,指出社会网络是移民实现社会融合的重要资本。其次,本文分析了流动儿童现实强弱关系网络的特征,即血缘网络的差序格局被打破、地缘网络多围绕“老乡圈”及“城中村”构成、学缘成为拓展强关系网络的主要途径、弱关系网络现实发展受阻。再次,本文提出两项研究假设:一是媒介在流动儿童强关系网络发展中...

作者:庄曦 出版时间:2016-12-01
所属图书:2009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出版时间:2008-12-01

本文将贵州省8个5A级景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大数据搜索结果,关注并分析贵州旅游网络形象传播效果,分析发现当前贵州旅游业网络形象传播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在传播内容上公告类信息冗余、缺乏个性化深度挖掘;在传播平台信息发布上功能区分混淆;在互动方面受众反馈积极性不高,用户黏性有限。对此本文从传播渠道、传播方式、传播内容三个方面对贵州旅游网络形象传播提出建设性意见。...

作者:郑中华 李梦慧 秦秀莲 出版时间:2022-03-01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