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田地总数     检索到  7715  条相关信息

2008年“5·12”汶川地震以来,救灾慈善捐赠在全社会展开,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形成了一个有意义的纵向数据系列,数量的变化勾画出一副中国社会公益慈善的事实图卷。我们在此记录这一事实,看一下善款总额以一种什么样的递增规律在增长,探究此中所存在的规律;同时,这也是对于全社会慈善事业的一个忠实记录,是社会对于自己的公众的善举的一个积极反应。这里使用的数据来...

作者:高强 出版时间:2009年05月

如果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那么粮食生产则是基础的基础。明后期,劳动力的增殖,田地的垦辟,农业集约化的增强,农业基本生产要素投入的加大,粮食新品种的引进,粮食作物结构和耕作制度的变革,使粮食总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空前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为商品性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和工商业市镇的兴起提供了前提,并由此引起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的历史性变化。

作者:张显清 出版时间:2005年03月

传统时期,浦源郑氏祖先广置田地,开辟山场,为后裔族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整体上族产是有限的,山多田少、人多土薄的情况下推动郑氏族人不断向外谋求发展,私营经济在本地发展较快,浦源村的经济呈现出了公私交融的特点。优越的地理位置,使本村逐渐成为本地的交易中心之一。

作者:黄雪丽 出版时间:2017年09月

本文在深入发掘屯溪档案的基础上,以皖南徽州为例,对永佃制下土地买卖演变的全过程:从“收苗管业”的土地买卖到“收租管业”的租权买卖;从依存于土地的租权买卖到剥离土地的地租买卖;从以田地丘块为单元的地租整卖到分拆零卖,最后达致地租买卖的零碎化、日常化,进行认真考察,阐释其性质和影响,认为变化的实质是地权的债权化。地权蜕变为放本取息的债权,增强了土地的日常性金融调...

作者:刘克祥 出版时间:2012年11月

有明一代,北方地区灾荒频繁,远甚于南方。据统计,明代水灾、旱灾、地震、雹灾、蝗灾、风沙、瘟疫、霜雪八种灾害的总数为6199次。北方“自然灾害总量最多,达到3340次,约占全国总数的53.8%。其中,北直隶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092次,平均每年发生灾害近4次”。明前期,河南、山东作为北方土地开发重点区域,也是主要灾区之一,饥民众多,饿殍盈途,灾区社会失范,动乱时...

作者:赵玉田 出版时间:2016年03月

学生流失问题是发展中国家在其现代化进程中普遍面临的严重问题。在中国,流失问题更为严峻,已日益引起我国社会各界的关注。1980—1988年,我国流失学生达3700多万人,约占我国现有文盲总数的15%之多。仅1988年全国普通教育各级各类学校流失学生达757.7万人,比1987年增长34.3%,比1986年增长38%。

作者:吴建铭 出版时间:1991年11月
关键词:
来源:腾克镇发布时间:2025-07-11
关键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巴卡哈里 工作 包村干部 防火
来源:发布时间:2025-07-11
关键字:科尔沁左翼中旗 农村牧区 改造工程 工程 嘎查村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