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黑龙江是典型的资源型省份,一直以资源开发带动经济发展。2008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将旅游资源开发提升到战略层次,旅游名镇建设独运匠心的超常跨越、独树一帜的巨变效应、独具特色的创新模式,带动了旅游业大发展和城镇化大提速,奏响了“以城兴旅”、“以旅兴城”战略资源大开发的恢弘乐章。给予我们的重要启示是:循着示范引领、以点带面、优势凝聚、文化彰显、项目牵动的旅游开发...
西峡是伏牛山腹地一个旅游资源大县。近年来,西峡县委、县政府树立“生态为本、文化为魂”的理念,突出“生态休闲游、恐龙文化游”两大主题,强力实施“旅游活县”战略,加快推动旅游业由观光型向度假型、特色化向品牌化、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本篇首先是“十一五”期间基地发展简介,介绍了创意基地发展特点,然后分析了基地发展资源,并对基地未来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亦村亦镇的扬美古镇,虽然曾经有过繁盛一时的商业经济,但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它实际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乡村社区。与中国其他农村地区一样,在经历了20世纪跌宕曲折的社会转型之后,当地人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的当今世界,着力于打造“文化名镇”的扬美古镇,其社区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机遇与挑战。
近年来,青海精心策划和全力推进“大美青海”品牌建设,极大地促进了青海经济、文化等事业的全面发展。“大美青海”丰富的内涵使新青海形象得到进一步塑造和展示;文化旅游品牌价值得到有效体现;青海人民的文化自信心增强。在“大美青海”引领的青海高原旅游文化名省建设中,依托“大美青海”品牌加快高原旅游文化名省建设步伐;突出昆仑文化品牌,全面体现青海多样性文明的和合共荣之美...
据初步统计,大运河江苏段沿线目前有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3座、江苏省省级历史文化名城4座,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9个、江苏省省级历史文化名镇7个,在全国处于前列,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主要阵地。随着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持续推进,江苏省对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不力处理标准(试行)》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修复,并鼓励社会各界力量...
本文以2022年中国旅游日主题“感悟中华文化 享受美好旅程”为切入点,通过分析黄河文化旅游带的发展脉络与逻辑,介绍了宁夏黄河文化旅游带的弧光。以“宁夏入选2021年度中国旅游产业影响力案例”为切入点,整合分析得出宁夏黄河文化旅游带创新案例离不开“星”旅游、葡萄酒+旅游、休闲旅游等关键词,解构宁夏在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中的创新发展。
长乐别称“吴航”,简称“航”。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厚文化积淀的千年古邑,建县始于唐武德六年(公元623年),享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的美誉,至今已有1385年历史。明代伟大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长乐是其庞大舟师的驻泊和开洋地。1994年2月18日撤县设市。地处闽江三角洲,距省会福州30公里,东濒东海,与台湾隔海相望;北临闽江,与福州马尾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江相...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