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平均主义     检索到  603  条相关信息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打破了传统的平均主义分配方式, 逐渐形成和深化了以按劳分配为主、 多种分配方式共存的分配制度, 城乡居民收入普遍增加, 但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

作者:杨澄宇 出版时间:2013年08月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而开始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打破严重存在的平均主义、提高经济效益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最初目标与基本途径,反对平均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这一时期经济主张的核心内容,这在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得以集中和明确地体现。该决定指出:“长期以来在消费资料的分配问题上存在一种误解,似乎社...

作者:出版时间:2016年11月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使得微观经济主体开始直接参与到增长的分配过程中,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向居民倾斜,居民收入增长迅速,与此同时,分配的差距也迅速扩大。不论是宏观分配,还是微观分配问题都与改革过程密切相联系,表现在收入分配的各个层面上,也构成了收入分配变化的阶段性特征。改革之初,国家通过收入分配体系的改革,激励人们的劳动积极性,旨在提高效率和消除平均主义的分配,推进经...

作者:张平 出版时间:2003年04月
来源:《贵州社会科学》发布时间:2024-09-25
关键字:精准扶贫;瞄准目标偏离;精英捕获;中央-地方关系;社会成本;现实挑战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国有企业工资分配的显著特征是长期实行平均主义色彩浓厚的“低工资”制度。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工资制度演进的总体趋势是市场化,以持续完善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从而提高企业效率为主线。但是,由于国有企业长期以来一直承担经济发展战略引领和促进社会公平的双重作用,近年来国有企业薪酬改革在强调企业效率的同时,更多地突出了促进社会公平的政策导向。总体而言,...

作者:常风林 出版时间:2018年01月

中国长期的经济转型和发展同时带来了收入分配格局的巨大变化。这些变化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应该看到,收入差距的扩大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它是经济转型的一种必然结果。可以说,中国在30年时间内从一个平均主义的社会转变成了高度不平等的社会。而现在的主要任务是降低收入分配差距,实现社会公平的发展目标。

作者:李实 出版时间:2018年05月

在城乡二元结构转换与经济对外开放同时推进的双重约束下,一国的居民收入分配变动必然呈现出复杂的特征,本文通过对传统两部门经济模型数学推导过程的改进,提出了一个包含城镇封闭部门和城镇开放部门、农村封闭部门和农村开放部门的双二元递推理论模型,并力图用其来描述1978年以来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变动的总体特征和基本趋势。实证研究结果较好地支持了这一理论模型的有效性,而本文...

作者:王韧 出版时间:2006年09月

在近30年的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过程中,中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社会财富得以迅速积累,这一高速增长直接得益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这些社会财富的分配已经不再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大锅饭”平均主义机制,新出现的劳动力市场机制和其他的财富增值手段(如股票投资、房产买卖等)也成为人们得以就业和获取收入的渠道。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作者:出版时间:2012年04月
关键词: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