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本文使用CGSS数据对中国城市工作贫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自2006年以来无论是中国工作贫困率还是城市工作贫困构成都已呈明显恶化趋势,并且城市工作贫困问题还有十分显著的地区差异。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男性、年长者、已婚者更有可能陷入工作贫困,但是有6岁及以下未成年子女对工作贫困并无显著影响。受教育程度越高陷入工作贫困的可能性越小,但这一结论并不适用于无工作贫困...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高速发展的城市化凸显出一个最大的发展问题——城市蔓延(摊大饼)的模式不可持续。面对城市人口快速膨胀、大环境恶化、交通拥堵、可耕地减少、人居幸福感下挫等综合性问题,下一步该如何应对?研究认为,应走集约化城市发展道路——兴建立体城市。立体城市是东西方历史文化与现代建筑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在现代大工业和高科技的支持下,它可以综合性地解决居住、环...
流动儿童的社会交往是流动儿童与城市社会发生关联最为直接的中介变量。那么,流动儿童在城市社会中与其他个体的交往,遵从怎样的逻辑,又产生了怎样的社会、心理后果?这将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在描述他们城市社会交往概况后,我们将接着讨论流动儿童城市社会交往的逻辑,然后讨论这一社会交往的社会后果之一——信任的结构与形成机制,最后将重点讨论流动儿童交往中的心理状况。
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产物,其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全球生态环境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云南城镇化率从1952 年的4.90%增加到2017年的46.69%,城镇人口由82万增长到2241万,城市(镇)已经成为近一半云南常住人口的生活家园。一段时期以来,城市的发展推动了云南经济的高速增长,但同时也带来了污染大、高耗能、生态破坏等一系列城市生态环境问题。...
本文通过考察“十一五”期间中国城市品牌建设,特别是国家园林城市和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分析了中国在城市品牌创建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城市品牌创建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未来中国城市品牌创建的对策和建议。
从四个阶段介绍中国城市法制建设,从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城市法制建设的恢复,到经济体制转型期的中国城市法制建设,市场经济发展期和完善期的中国城市法制建设。分析中国城市法制建设的脉络,展望中国城市法制建设。
本章主要从可再生能源城市研究、可再生能源城市的概念与特点、可再生能源城市建设的驱动力与可行性分析和可再生能源城市理论体系四个方面介绍了可再生能源城市理论基础。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