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本文将农村务工者在城市中的贫困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在物质(经济)上在城市社会中处于底层地位;二是在制度上受到了政策性的与非政策性(隐性)的歧视和不平等;三是在社会关系方面受到城市主流社会的群体性排斥,同时他们和农村社会之间的纽带也出现了断裂。
一直以来,政府主导的救助式减贫体制是中国城市减贫的主要模式。这一体制由政府全面主导,主要采取官办形式,由政府垄断福利资源,对城市贫困社群的基本生活起到保障和兜底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末以后,伴随经济社会转型与城市贫困问题恶化,原有的政府救助式减贫体制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失灵”,多元化贫困治理模式开始崭露头角。作为一个典型的城市街区,广州市逢街的贫困治理经历了...
中国的城市贫困治理政策正在发生深刻转型,政府绝对主导的传统救助式减贫体制逐渐松动,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贫困治理模式应运而生。这一新型治理路径不仅率先进入农村减贫领域,也在近年来逐渐被导入城市减贫政策。这为研究社会资本与多元化贫困治理模式提供了理论和经验文本。本章在一定的经济社会背景中导入研究问题,并探讨此项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本文分析了中国城市低保家庭的经济生活状况。其首先从理论和政策的视角出发对贫困问题进行解释,随后总结了过往研究中家庭经济贫困对青少年的影响的两个观点,分别是物资匮乏与经济剥夺的观点。并根据抽样调查所得的数据,分别对低保家庭成员的就业情况、健康状况、居住条件、环境状况、青少年零用钱获取与支付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最后其分析了我国缓解家庭经济贫困的政策并提出了具有针对...
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产物,其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全球生态环境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云南城镇化率从1952 年的4.90%增加到2017年的46.69%,城镇人口由82万增长到2241万,城市(镇)已经成为近一半云南常住人口的生活家园。一段时期以来,城市的发展推动了云南经济的高速增长,但同时也带来了污染大、高耗能、生态破坏等一系列城市生态环境问题。...
本文旨在对城市包容度、流动人口、城市发展及三者的相关关系的理论基础和实证文献等进行综合评述,以此为后文进行现状概述与实证研究打下扎实基础。本文的特点是不仅分述了“流动人口”和“城市包容度”的相关文献,还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命题与前两者组成的完整体系与机制做出了详尽评述。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