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地权制约     检索到  18789  条相关信息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实行了将农村土地权属分离为集体所有权和农户承包经营权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是对计划经济时期“集体所有、集体经营”“两权合一”土地制度的重大创新。该制度一度释放出巨大潜能,创造出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就解决了我国几亿农民吃饭问题的减贫奇迹。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农村劳动力不断转移,承包农户无力耕种土地的问题十分突出,农民流转土地的现象日益...

作者:出版时间:2018年08月

自然资源开发中的财产权利保障和财产权利限制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对自然资源开发和财产权利之间关系的研究,可以从民事法的角度着手。从这个角度研究此问题,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财产权利制度和自然资源开发之间的关系。本文通过揭示农民地权和资源开发之间的内在紧张,以及农民地权保障的法理基础,为研究自然资源开发和财产权利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地权制度的变化提供一条分析途径。

作者:杨一介 出版时间:2012年11月

在当前有关土地制度变革的讨论中,土地权利的改革是最主要也是最热门的议题,而所有志在改造农村地权的意见都暗含着中国地权设置出了很大问题的预设。在“生产主义”逻辑下,土地的权属设置不清,缺乏清晰的产权边界与明确的产权主体,因而导致要素配置效率低下,集体的所有权设计导致了“公地悲剧”。近年来土地撂荒、征地冲突以及征地中的贪腐问题成了这些论断的佐证。相应的,土地权利...

作者:陈靖 出版时间:2018年05月

在近代中国乡村地权的研究中,围绕着清代刑科题本、台湾淡水新竹诉讼档案、徽州契约文书、“满铁中国农村惯行调查”等基本资料,很多社会史、经济史、法律史学家进行了相当优秀的研究,但在理论和方法上亦出现了若干问题,如在利用司法档案时对档案来源所受的限制、档案的叙述技巧及其背后的权力支配等因素,以及研究者主观视野的局限性等问题的忽视;在利用和解读契约文书时的“经济决定...

作者:张佩国 出版时间:2012年11月

村级组织的土地控制是指村级组织通过对农民土地权利的限制、调整、置换以及消灭,从而实现对该土地支配和使用的过程。由于无法得到正式法的明确承认甚至与土地财产法的主旨和规定相背离,该制度实践之所以能够在农村地区广泛存在事实上源于其自身所具有的治理功能。在某种程度上,村级组织对土地的控制不仅是村庄社会自身整合的需要,也能极大地降低国家基层治理的成本——这导致地方政府...

作者:郭亮 出版时间:2019年07月

在威权体制的宏观背景下,村民自治这种村庄治理方式能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建立、发展、完善,现行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功不可没。土地承包制实施以来,虽然大部分农地产权被界定为农户所有,但承包地的调整,宅基地的分配和非农建设用地的使用等与农民利益密切相关的权利依然掌握在村集体手中。现阶段,农民比城市居民表现了更高的政治参与热情和对民主权利的珍视,也恰恰是因为土地的集体...

作者:陆雷 出版时间:2010年03月
关键词:政府土地农民

本文通过调查访谈,从国家与农民关系视角,对海南集体经济发展呈现的阶段性特征、存在的制约因素以及进一步发展壮大的路径进行了探讨。文章指出,海南省高度重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基层执行任务的进度却参差不齐,以农村集体产权改革为切入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取得一定成效,农村集体经济的实现载体日趋多样化;但仍然存在思想认识、任务执行、村庄人才、增长约束等方面的制约因素,...

作者:金丹 赵松林 张丽英 出版时间:2022年02月
来源:《山西财经大学学报》发布时间:2024-09-25
关键字:地权稳定;多维贫困;多维相对贫困;农业投资;非农就业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