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变迁史     检索到  3098  条相关信息

“制度是重要的”,“发展”的过程本身就是制度变迁的过程。探求中国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与模式,必须对中国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制度变迁及相互关系进行深入考察。为此,本文将基于制度变迁与创新的理论和分析框架,从经济、金融“两分法”角度,考察我国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制度变迁的历程,探求其基本特征和影响因素,求解我国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制度变迁的相互关系。

作者:熊德平 出版时间:2009年01月

本文从宗族的结构和宗族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两方面对改革开放以来苍南县宗族文化变迁展开分析。通过对文献及宗族现状的调查分析,认为宗族文化衰弱的趋势不可改变,尽管宗族的部分结构得以重建,其传统功能还将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存在,甚至还有活跃的趋势,但其内在的根基随着市场经济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将逐步丧失。

作者:黄卫堂 出版时间:2010年02月

本文从移民入境政策、新移民的福利政策和两个因新移民身份产生的争端与政策调整等三个方面,对香港移民政策变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指出我们不能仅看香港移民政策的特殊性,更重要的是要看到香港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共有的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以及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依法调整移民政策的制度安排。据此,提出了北京应该学习借鉴香港经验教训的五点启示与思考。

作者:冯晓英 出版时间:2015年07月

中国古代民族收继婚的类型功能及历史变迁收继婚又称转房是指男子在父亲或哥哥弟弟死后将庶母后母或寡嫂寡弟媳接受为妻妾的一种早期婚姻形式收继婚源于拉丁语意即丈夫的兄弟收继婚在某些民族看来是乱伦但在许多民族中则是合情合理是合乎道德规范的据经典著作的论述这种婚俗出现于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制后期在古今许多民族中广泛流行世界上约有的民族有此俗有些民族虽然近代以来不存在这一婚姻...

作者:何星亮 出版时间:2013年12月

拉萨老城区内现存的56个古建大院中大部分仍住有居民,少数被修缮后进行商业利用。这些大院是拉萨老城区重要的文化遗产,承载着老城区的历史信息,每个院落都有古今变迁的故事。尽管一些大院已经不复存在,消失于历史的某一时刻,但它们曾经是构成老城区街巷景观、空间格局和社会结构的重要部分,因此也需要从历史的烟云中予以探取。

作者:李青 出版时间:2014年03月
关键词:

本文介绍了拉萨市的经济社会的历史变迁,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迁都拉萨,拉萨得到了相应发展,奠定了拉萨作为吐蕃王朝中心城市的地位。元代(1271~1368年),西藏纳入了祖国版图,接受元中央政府的统治,拉萨古城在西藏地区的政治、宗教、经济、军事、文化地位逐步提高。清代(1644~1911年),中央政府积极治理西藏、保卫西藏、在西藏全面行使主权,促进了西藏经济、社...

作者:格勒 朱春生 雷桂龙 出版时间:2008年11月

本文所采用的是一种局部均衡分析方法,即主要考察家庭承包制的实施对农村社区公共品供给制度的影响。作者希望通过分析表明:作为宪法秩序意义上的变革,家庭承包制的实施引发了农村社区公共品供给制度的变迁。总的来说,本文的研究较为完整地证明了所提出的理论假说,分析表明,这一变迁包括供给主导变迁与需求诱致变迁两方面内容。

作者:林万龙 出版时间:2002年04月

一个村庄的历史及其在村民内心深处留下的记忆尽管经历了急剧的社会变迁,但在“熟人社会”的情境下依然对村民的共识性社会心理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而这种对村庄共识性社会心理的建构反过来又会对村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产生影响,从而使他们在面临可选择性情境时能够做出他们认为符合村庄情境、较为“理性”的选择来。因此,对处于“熟人情境”下的村庄来说,认识和分析村庄在经历大的...

作者:李庆真 出版时间:2012年07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