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公开募捐     检索到  12557  条相关信息

动员社会进行捐赠是慈善事业获取资金的重要方式。在我国,依靠行政渠道、凭借行政手段进行募捐是慈善事业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可被概括为行政动员的募捐模式。行政动员募捐方式并不是今天才有。自1949年开始,行政动员募捐方式就已存在,其发展至今经历了四个阶段。

作者:王世强 出版时间:2012-01-01

施乐会收取置顶费事件,是慈善组织运用网络进行筹款的尝试。由于收取了“置顶费”,在网络媒体的作用下,施乐会资助项目的“善”遭到质疑,其与经济利益相关的“恶”被放大。时代在发展,慈善组织为了持续发展而探讨新的运行模式,应受到鼓励。但与此同时,慈善组织对捐赠人和受赠人的披露义务有哪些、收取费用的限度在哪里等问题,亟须法律观念正本清源,也有赖于相关法律标准的制定。

作者:郭然 出版时间:2015-06-01

2015年8月,百色助学网创始人王杰因涉嫌强奸多名申请助学的山区女童被警方逮捕。这一消息令全社会震惊和愤怒,个人募捐无法可依和民间公益监管难的现象再次引发讨论和深思,建立法律规范、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内部投诉、社会监督的立体化公益监管体系势在必行。

作者:王亦君 程芬 出版时间:2016-06-01

随着移动互联网科技的蓬勃发展,互联网募捐依托于科技、市场和公益三大行业的相互融合,逐渐成为中国公众日常捐赠的重要渠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虽然规定了互联网募捐的基本法律规范,但是这些规范原则性强,还远远跟不上日新月异的互联网产品的发展,因而在市场逻辑和公益目标之间的张力中逐渐出现了互联网募捐的各种乱象。为此,需要反思互联网募捐的法律定位,进一步加强对互联...

作者:马剑银 刘逸凡 MaJianyin LiuYifan 出版时间:2021-11-01

汶川地震之后的抗震救灾行动中,募捐组织的公信力问题一度成为媒体质疑的焦点和学术界关注的核心。我们似乎在为找不到太多的标准的公开透明组织而担忧。一些国际机构的专业化做法又使我们看到了我们与它们之间的差距,发出了“何时能够赶上”的感叹。但是,安徽省L县一个小小的刚成立三年的慈善协会,一个自成立之日起就特别注重追求自身公信力的组织,却能够做出许多大型的、著名的基金...

作者:赵荣 出版时间:2009-05-01

我国的政务公开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村务公开,经历了政务公开思想被接纳、构建制度的发展阶段,我国政务公开发展快速,表现为公开范围不断扩大,公开程度日益加深,形式日渐多样,成为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和亮点之一。本文旨在回顾和梳理近五年来我国政务公开的进展,以期进一步推动政务公开的发展。

作者:杨伟东 出版时间:2013-03-01

全面推进司法公开,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是消除司法腐败,保证司法公正,树立司法公信力的重要保障。近些年,四川政法系统紧紧把握信息化时代的脉搏,在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警务公开、狱务公开等司法公开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报告总结梳理了2014年度四川司法公开取得的进展与存在的问题,对进一步深化司法公开提出对策建议。

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通过了一系列与司法公开有关的规范性文件,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在司法公开方面也进行了认真探索,取得了不少成绩,尤其是在三大平台建设、裁判文书上网和庭审直播方面。不过,当前审判公开问题上的一些深层矛盾并未解决,选择性公开、形式性公开问题仍然普遍存在,已有制度没有很好地落实,配套改革也没有及时跟进。

作者:黄士元 出版时间:2015-09-01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