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东部沿海农村机构养老     检索到  65039  条相关信息

家庭养老是我国传统的养老形式。但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1979年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开始弱化。加之双职工家庭的增多和农村青年向城市的流动,传统的家庭儿女养老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作者:郭芳 出版时间:2012年07月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国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比例逐年升高,中国老龄化情况日益严峻。而东北三省作为农业大省,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村人口占比较高,农村老龄化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因此,对东北三省农村养老的现状及问题展开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以“东北三省农村养老问题”为落脚点,梳理了东北三省农村养老的现状,明确了东北三省农村老龄化趋势日益严...

作者:邹昊舒 王昆 出版时间:2024年07月

机构养老是人口老龄化背景下,针对老年人的养老需求而逐渐发展起来的社会化养老方式。其组织结构、服务形式和服务内容等,与其他养老方式均有显著差异。与传统居家养老相比,机构养老是通过提供社会化养老服务来分担家庭的养老功能;与社区养老相比,机构养老服务能够为老年人尤其是自理能力受限的老年人提供更专业的服务。机构养老作为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的有力补充,成为养老服务体系中...

作者:唐平 余小平 黄进 林琳 李茂全 出版时间:2021年12月

河南省农村老年人机构养老的需求并不旺盛影响河南省农村老年人机构养老需求的因素主要有:儿子数、居住方式、应付日常开支的程度、老养小、生活满意度、听过机构与否。儿子数量越多,越不愿意入住养老机构;越是独居或者与配偶居住,越不愿意入住养老机构;生活越满意越不愿意入住养老机构

作者:出版时间:2018年11月

机构养老具有“支撑”地位而不仅仅是“补充”,这个定位是富有远见的。中国社会的急剧变迁导致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量逐步增大,并且多层次、多元化的机构养老市场也在逐步扩大。 家庭规模小型化、家庭结构核心化、人口流动的加速等都对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发起了挑战,传统不能适应河南省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现实的需要,机构养老成为一种日趋重要的选择。

作者:出版时间:2018年11月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小型化、人口流动的日益加剧,老年人养老保障问题日益凸显。为应对未来社会老龄化的挑战,在政府引导下,中国逐渐形成以家庭服务为基础、社区照顾为依托、机构供养为补充的养老模式,促进了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出现民办养老机构。1999年,民政部出台的《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为民办养老机构的规范发展...

作者:杨红娟 刘莹 出版时间:2010年05月

机构养老服务是我国养老服务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机构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法规,目前机构养老服务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养老服务政策体系日益完善,养老机构责任保险制度的推行,养老机构和设施发展较快,养老服务床位数增长较快,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地区之间机构养老服务发展不平衡,养老机构专业人才缺乏且结构不...

作者:温海红 张蓉 马玉娟 出版时间:2019年01月

河南省城市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的意愿并不强。影响河南省城市老年人养老机构入住意愿的因素主要有:个人特征、家庭状况、经济状况、身心状况、医疗状况、对养老机构的知晓程度和生活满意度。

作者:出版时间:2018年11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