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耿马:演绎“一根甘蔗”的传奇
作者:   发布时间:2019-12-24  编辑:霍刘锦

近年来,针对产业化发展水平低、产业链条短、生产整体效益不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的问题,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耿马绿色食品工业园区为平台,以争创全省“一县一业”示范县、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为契机,不断提升甘蔗产业规模化、组织化、专业化、绿色化、品牌化水平,有力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产业化进程,甘蔗产业已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力量。

放大优势 巧打“绿色产业食品牌”

耿马甘蔗的“甜蜜故事”由来已久。

作为国家糖料蔗核心基地县之一,这里光、热、水、气资源充足,全县92%的耕地分布在亚热带,较大的昼夜温差有利于甘蔗糖分的积累。大自然的馈赠为耿马提供了发展甘蔗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在耿马,种植甘蔗、古法制作红糖的历史悠久,清代就有将红糖作为贡品的记载。当地通过南方丝绸之路引进种植甘蔗后,耿马、勐永、勐撒等平坝少数民族村寨种植紫皮泡甘蔗作水果食用;孟定种植便于古法压榨的罗汉蔗和芦稿蔗,年产手工片状红糖100吨。传承悠久的蔗糖制作技艺为耿马甘蔗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来,耿马的甘蔗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1958年的0.2万亩到今天的40万亩;从1958年的产糖200余吨到今天的27万吨;从1971年的日处理甘蔗350吨到今天的日处理2.55万吨。耿马立足甘蔗产业发展的基础优势、传统优势和品牌优势,初步确立形成了糖、酒、纸、饲、肥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甘蔗产业是全县经济发展的一张‘绿色产业’王牌,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耿马县地方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马永德表示,目前耿马县甘蔗种植面积、食糖产量居全国第五、稳居云南省第一,甘蔗综合利用位居全国前列,同时也带动了以甘蔗为基础的相关产业发展。

历经数十年艰苦奋斗,从蔗糖厂到甘蔗产业,当地积极探索以“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良种化、集约化”“五化”+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建成40万亩规模化产业基地,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组建甘蔗种苗、农机、植保等专业合作社组织,提升产业组织化、集约化水平,持续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近年来,围绕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的部署要求,围绕临沧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目标,围绕创建“一县一业”示范县的发展战略,耿马县不断做大做强甘蔗产业,促进甘蔗全产业链集聚发展。

利益联结 拓宽产业发展新路径

虽然榨季已过,但耿马蔗区仍是一望无际的绿浪翻滚。为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当地以国家糖料蔗核心基地建设为契机,通过推广优良品种、高产栽培技术及机械化,推进甘蔗产业基地提质增效。“我们从重点开发甘蔗原料、饲料、畜牧、人工菌等入手,通过前端提质增效,确保产业基地得到全面巩固,农业生产率得到全面提升。” 耿马县工业和科技信息化局副局长李荣表示,当地通过推行基地绿色认证,加工企业绿色认证,产品绿色认证等措施,在循环经济领域作出示范,为甘蔗产业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逐步使耿马甘蔗产业发展水平达到“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目标。

“同时,我们充分发挥沿边优势,利用境外热区资源,不断深化与缅北地区农业合作,全面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取得双赢。”马永德表示,围绕甘蔗产业发展规划以及制糖企业原料供应需求,按照“稳住县内面积,拓展境外规模”的思路,合理布局生产基地,切实保障原料需求。目前,境内共建成甘蔗产业基地41万亩,境外已完成11万亩。

“产业、企业、群众的发展是相互依存的,只有产业好了,企业活了,才能带动蔗农增收致富。”耿马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罗世明介绍,耿马从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入手,采取“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协会(互助组)”“公司+大户”等模式,以订单、务工、协作、股份为纽带,企业每年定额提取一定资金,用于支持蔗区基础设施建设,给予蔗农适当生产补助,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

同时,当地通过大力扶持培育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带动作用和聚集效应,引导蔗区提高甘蔗基地组织化、专业化程度,降低蔗农生产成本,增加蔗农收入。并依托云南七彩田园牧业有限公司、新大康牧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采取“公司+示范基地+专业合作社+养殖户”方式,用甘蔗叶、蔗梢生产畜牧青贮饲料,大力发展蔗梢养牛,养牛厩肥作为沼气池原料,解决蔗农生活燃料问题,形成“蔗、畜、沼、地”的种、养循环,提高农业综合产出,增加蔗农收入。

2017至2018年榨季,耿马甘蔗工业入榨量,达219.7万吨,完成产值17.5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18.1%。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1588元,其中甘蔗人均纯收入2274元,辐射带动贫困人口3488户13254人。甘蔗产业还带动了交通运输、农资化肥、农机服务业等关联行业发展,当地开发的蔗糖产业研发中心、仓储物流中心和文化产业园以及正在建设的蔗糖产业文化馆、体验馆、规划馆将进一步促进蔗旅文化融合。

绿色园区 闭合产业链最后一环

在甘蔗产业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如何依托园区发展建设闭合甘蔗产业链最后一环?耿马绿色食品工业园区党组书记、办公室主任何会芬表示,园区将积极引进相关企业落户、借助政策帮助企业寻找市场等,切实推进项目落地,不断补齐产业链,有效提升耿马甘蔗产业综合竞争力。

据介绍,园区目前已引进和发展纸浆、生活用纸、饲料加工、有机复合肥、酒精等14个企业,围绕甘蔗产业生产出白糖、酒精、蔗梢饲料等5大类15个产品。“园区紧扣打造‘绿色食品牌’,以争创全省20个‘一县一业’示范县为目标,以‘一园一主导’突出耿马甘蔗全产业链闭合发展,形成了‘1+N’的产业规划模式。”耿马绿色食品工业园区国土规划建设分局局长李秀成表示,园区以“一区三园”的空间规划布局,已对接涉蔗糖企业53个,涉及项目36个,已签约入园涉糖项目5个。

“在抓好产业基地建设和强化龙头企业带动的基础上,我们以耿马绿色食品工业园区为依托,规划50%以上的区域布局涉糖项目,重点抓好蔗糖全产业链开发。”何会芬介绍,园区充分引导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和聚集效应,发展甘蔗产业上下游配套,带动甘蔗产业加快接“二”连“三”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云南紫辰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园区入驻企业之一,该公司主营的制糖废弃物资源高值化利用项目可以将糖厂滤泥、蔗渣炉灰等废弃物经好氧发酵、熟化后,配以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生产黄腐植酸型有机—无机复混肥料。“项目建成后,耿马县将成为全国首家闭合整个甘蔗产业链最后一环的地区。在有效解决糖厂固废污染的同时,也为蔗区提供适合甘蔗生长的专用肥料。”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徐宏介绍说。

“我们将聚焦‘延链、补链、强链’招大商引强企,引进产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重点项目,不断提升引资规模和质量。”耿马绿色食品工业园区招商局局长俸岗表示,将重点做好以甘蔗产业全产业链建设为主的产业链招商工作,在协议签订、要素保障、跟踪服务等方面下足功夫。耿马县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赵勇说,公司负责园区融资及项目监管工作,将利用园区土地、厂房等资源,加大与银行对接力度。同时助力上海绿赛可(可降解餐具)等产业延伸项目尽快落地,解决建设资金短板,真正实现“一根甘蔗两头甜”。


内容时间:2019-08-16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