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传承援建江孜接力棒—专访江孜县委常务副书记王高安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5-02  编辑:刘梦迪

神秘的青藏高原,美丽的蓝天雪山,令人气短的高原反应……西藏的一切都带着一种迷人的吸引力,吸引着世人的目光。援藏帮扶,一个值得尊敬的选择。在雪域高原,来自全国各地的援藏干部放弃与内地家人团聚的美好时光,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忍耐的“老西藏”精神,战斗在祖国的边疆;用超常的精神和毅力,挥洒着青春和汗水。本报就援藏工作对浦东新区援藏领队、江孜县委常务副书记王高安进行了专访。

中国城市报:是什么原因让您选择了从繁华的“大上海”到偏远的西藏去援藏呢?江孜县又是怎样一个地方呢?

王高安:不忘初心,援藏前行,追梦高原。支边援藏一直是我的梦想,瑰丽灿烂的西藏文化,坚韧不拔的“老西藏精神”和一批批援藏兄弟在雪域高原创下的丰功伟绩无不让我们魂牵梦萦。我们江孜小组6位同志,大多很早就有了进藏工作的想法,一直希望能有机会响应组织号召,将自己一腔热血奉献给祖国最需要的地方。2013年,在家人的支持下我和郭树宝等同志就向组织申请参加第七批援藏工作,因工作冲突未获批准。侯坤同志在人才援建新疆的前提下,2015年,志愿到江孜人民医院援建一个月,2016年是第二次来到江孜,并将坚持3年。郭树宝同志也是有援建云南文山教育系统的经历,二次援建来到江孜。大家来到江孜,都很高兴,也深感荣幸,但更多的还是感恩。感恩上海市委组织部和区委的信任,给了我们续梦、追梦、圆梦的机会;同时,感恩自治区、日喀则和江孜各级领导和广大江孜农牧民的接纳,把三年援建岗位这一广阔的平台交给了我们。

江孜县平均海拔4100米,全县总面积3849平方公里,人口7.09万,下辖19个乡镇,共155个村居。作为后藏重要的传统农业县,江孜有着辉煌的过去,而经过前七批援藏兄弟的勤奋耕耘和广大江孜干部群众的群策群力,江孜的经济社会和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江孜这座英雄城期待着更为美好的未来。与此同时,作为全国832个贫困县之一,江孜县还有2794户、11352人的建档立卡对象尚未摘帽,扶贫攻坚之路同样任重而道远。

有鉴于此,我们第八批援藏江孜小组的同志们真正感到了江孜人民的期盼之深,上海和浦东领导的嘱托之切,以及身上的责任之重。我们一定会珍惜机会、珍惜平台,更珍惜各级领导的信任和重托,珍惜前七批援藏干部的成果、声誉和形象,切实践行“老西藏精神”,努力开创江孜更美好的未来。

中国城市报:您来西藏的时间已经不短了,您具体的感受有哪些?

王高安:六个多月的生活,六个多月的工作,六个多月的感动。从接到援藏任务,确定进藏时间开始,难忘的事情就很多了,朋友、同事和领导们的关心、关爱和祝福,亲人的送行都让我们记忆犹新,很感动,很难忘,可以说这是我们人生中最不平凡的一段时间,让我们倍感亲切。

进藏六个多月来,更是时时处处被感动包围着。难忘的场景很多,从踏进雪域高原的那一刻开始,高原缺氧带来的强烈反应让我们难忘,县委、县政府对我们工作、生活无微不至的关心、关爱让我们难忘,下基层调研农牧民群众的热情让我们难忘,全县干部职工爱岗敬业的精神让我们难忘。但要说最难忘的,还是与第七批援藏兄弟送别的场景,每每想起江孜县干部群众欢送第七批援藏兄弟的一幕幕,我们都满怀激动。他们,9个人,1095个日日夜夜,用生命和实绩在雪域高原践行着他们的承诺。6月21日当天,县城前来送行的群众成百上千,都手捧着洁白的哈达,这里面有与他们一起并肩作战的同事,有他们帮扶的困难群众,也有他们素不相识但同样满怀感恩的农牧民。当我们双手捧着哈达,怀着真诚和祝福,以第八批援建干部、新江孜人的身份把哈达奉上第七批援藏干部江孜小组领队孙嘉丰书记的脖子,情不自禁深深拥抱的时候,泪水毫无准备地都夺眶而出,心潮澎湃。从泪水当中,我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援藏不仅仅是工作,更多的是一种情感上的交流,在江孜干部群众以藏族最尊贵的礼节欢送嘉丰们的举动里,我们体会到了红河谷现代农业示范区等援建项目给江孜带来的巨大变化;在江孜干部群众排着长队手捧哈达夹道欢送嘉丰们的真诚里,我们体会到了实景剧《江孜印迹》、江孜人民医院成为西藏唯一一所县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等民生实事给江孜人民带来的真真切切的“获得感”;在江孜藏族同胞依依不舍目送第七批援藏兄弟们的汽车久久不忍离去的目光里,我们体会到了中央援建西藏、汉藏携手共进、民族团结政策的伟大意义和现实成就。

中国城市报:想必读者们特别想知道作为上海第八批援藏干部,你们的援建思路是什么?

王高安:三个月调研,摸爬滚打的融入,提炼未来三年援建新思路。上海第七批援藏干部江孜小组给我们打下了很坚实的基础,传承好他们的“接力棒”依然是我们这批援藏干部要继续坚持和推动的工作。在对19个乡镇和县直机关实地调研学习的基础上,我们与县委、县政府领导多次磋商,并征求市联络组意见,通过专题讨论研究,基本形成了“1+2+2”的援建工作思路。就是贯彻落实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精神,联系江孜县委、县政府去年形成的“现代农业立县、科技教育兴县、文化旅游富县”的发展思路,形成了“一条主线、两个产业主攻方向、两大社会事业支柱”的援建思路。一条主线。就是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贯穿三年援建工作全过程的主线;两个产业主攻方向。一个是以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为核心、辐射相关乡镇的现代农牧业。依托江孜县红河谷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区位优势和发展思路,科学定位,找准发展突破口,积极招商引资,做好市场开发,寻求科学长远的良性经营模式,以“园区+合作社+农牧民”的方式,培育龙头、壮大规模、建立基地、带动农牧户,发展“第六产业”,走高原“有机产业、生态家园”发展之路。另一个是以宗山城堡、加日郊老街和白居寺一线为核心、辐射卡若拉冰川、帕拉庄园、紫金湿地的文化旅游业。要深度拓展和开发江孜的文化旅游资源,深度挖掘江孜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打造江孜宗城旅游景区,以江孜达玛节和《江孜印迹》等文化品牌提升为抓手,推动加日郊老街开发,鼓励支持农牧民群众办家庭旅馆、农家乐,努力把江孜建设成为后藏重要文化旅游目的地。两大社会事业支柱。一个是以义务教育均衡化验收为重点的教育事业发展。围绕明年义务教育均衡化验收,以教室宿舍维修、食堂新建等硬件建设,反分裂和爱国主义校本教材开发、名师工程等软件建设,全面推进江孜教育事业上新台阶;一个是以藏医院和疾控中心建设为重点的卫生事业发展。以组团式卫生服务为抓手,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好上海市智力援藏团的作用,以信息化建设为载体,推动两地医疗人才的交流互动,注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培养和建设,提高医疗能力和保障水平。

中国城市报:“援藏为什么,在藏做什么,离藏留什么”是一个老生常谈却时谈时新的话题,您方便为读者透露一点吗?

王高安:江孜小组抵达县驻地后第3天即召开了第一次小组学习会议,小组成员围绕“援藏为什么、在藏干什么、离藏留什么”的主题展开了真挚热烈而卓有成效的讨论.作为援藏干部,我们对“援藏为什么、在藏做什么、离藏留什么”这一必答题,有我们自己的思考。我自身的理解是,传承援建江孜接力棒,做江孜人、创江孜业、谋江孜福。

援藏为什么?我们陆剑涛副组长说得好,要“切实践行‘老西藏精神’,常思做主人的责任,摒弃当客人的闲适;常怀恪尽职守的本分,摒弃挖虫草谋私利的欲望,为自己不断积极进取的人生增添无怨无悔、骄傲自豪的宽度和厚度,追求自己雪域高原的江孜梦。”我们积极报名援藏,能够成行,离不开组织的信任和西藏各级干部群众的接纳,我们一定珍惜各级领导的信任和重托,珍惜前七批援藏干部的成果、声誉和形象,执着前行,传承好援建江孜、援建西藏的接力棒。

在藏干什么?通过学习、调研,我们江孜小组形成了“1+2+2”的援建工作思路,我们小组负责项目的王振和朱书敏同志经过大量的梳理工作,切实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贯穿三年援建工作全过程的主线,以现代农业和文化旅游业为核心,以教育、卫生为社会事业主攻方向,努力落实日喀则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围绕2018年完成2700多户、11000多人的精准脱贫任务,梳理了红河谷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农牧培训服务中心、农牧业扶持基金、沙棘林育苗、《江孜印迹》提升等15个精准扶贫项目。他们说,就是要落实产业强市战略,实施项目推动行动,切实践行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雪域高原、高天厚土,扑下身子、扎实耕耘,在年楚河畔、英雄古城,用实践创建功业、增长才干,用行动为民谋利、造福群众。

离藏留什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留下想留的东西,就得付出相应的努力,不从现在就思考、就践行,时光飞逝,总要担心为时已晚。所以,我们小组觉得要把江孜广大干部群众摩肩接踵、水泄不通、依依不舍送别“第七批”同志作为目标、当着标杆,一定要在努力工作的同时,努力学习一般藏语口语,打开日常交流拉近心理距离的窗口,同时要“学会走路”,多深入基层,努力遍走各乡镇、各村居,推开真诚问需、问计的交流之门,真诚相待、以心换心。努力构建藏汉交流交往交融的感情之塔,在精神上走近、走进。同时,坚守政治、工作、生活和群众纪律,不坏规矩,力争功德圆满。

我们的目标是按照中央、自治区、上海市和日喀则对于援藏工作的整体部署和要求,紧密依靠江孜县的各族干部群众,制定一条确实可行的工作思路,打造一个团结向上的工作团队,建设一批经得起检验的工程项目,培养一批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扶持一批干事创业的贫困群众,塑造一个永不忘怀的援藏江孜小组。

(来源:江孜县人民政府)

内容时间:2017-04-14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