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消息 冬日的早晨,哲古草原还未完全醒来,哲古镇哲古社区许多牧民家便已炊烟袅袅。点火、烧水、宰羊、炖肉……牧民们忙得不亦乐乎。
近年来,靠着哲古草原丰美的水草,哲古社区大力发展畜牧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实现了畜牧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牧民们的腰包也鼓了起来。
祖祖辈辈生活在大草原,世世代代以放牧为生,哲古社区的牧民们饱含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如何变草原为“金山”,也成了一直萦绕在他们心里的问题。
2016年,哲古社区借助牲畜改良的东风,从那曲引进藏北种羊和优质牦牛与本地绵羊、牦牛进行杂交,对牲畜进行全面改良,改变了本地牲畜个头小、膘情差、母畜繁殖低下的问题。
改良后,哲古社区每头牦牛的肉产量从原来的280斤提高到了580斤,每只羊的肉产量从原来的27斤提高到了58斤。与此同时,改良后的牲畜耐寒性、繁殖率和产奶率均大幅提升。
“去年,我出售了40只羊,光卖羊一项就比以前多赚16000元。”这让牧民加嘎非常高兴。
对于牧民而言,草是最重要的资源。为了实现畜草平衡,改变以往粗放式的放牧模式,提升科学放牧水平,哲古人也在不断动脑筋。
为此,哲古社区建设了一批冬春草场人工饲料基地、草场围栏和牲畜暖棚圈,还实行草场划分、四季轮牧、分群放牧的方式,减轻了草场载畜压力,改善了畜牧业基础条件,实现了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收。
“现在管理水平上来了,牛羊品质也上来了,下一步,我们还将把所有的畜产品进行集中加工、集中销售,形成规模、做出品牌,实现草原效益最大化。”哲古社区党支部书记索朗拉姆自信地说。
在放牧之外,因地制宜进行多种经营,促进群众增收,也是哲古社区发展的新思路。
琼结人罗布顿珠,婚后定居在哲古社区。2015年,他东拼西凑了10万元,创办了哲古兄弟制砖厂。3年时间,砖厂纯利润达到了20多万元,跟着他干的12名贫困群众也都就了业、脱了贫。
他说:“去年,我把厂子扩大再生产,预计今年销售额可达百万元以上。靠着自己的双手,我们哲古人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天亮了,厨房里羊肉的香气伴着牧民的欢声笑语,向草原弥散而去。
内容时间:2019-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