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喜德 找准制高点 强力突围 投资拉动 工业反弹 旅游突破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3-09  编辑:蔡旭莹

2012的8月31日,是一个让喜德人民终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喜德县遭遇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降雨量达100毫米,局部地区达150毫米,并引发了特大洪灾。洪水导致当地交通中断、通讯中断、电力中断,饮水工程也严重受损。全县138所学校中,有57所因身陷洪灾区而不得不推迟开学。这一天,随着肆掠而来的泥石流,喜德县24个乡镇中17个乡镇严重受灾,8420户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16座桥梁被冲毁,全县经济损失达31.6亿。

经过两年,2014年,喜德县生产总值19.14亿元,总量和增速居全州第16位。这个数据,充分显示了该县发展不充分、贫困面积大、投资动力不足、产业发展滞后的实际。怎么办?面对这一实际,喜德县委县政府提出要坚持以"完成灾后重建、突出投资拉动、启动新区建设、工业触底反弹、实现旅游突破"为着力点的战略部署。

2015年,该县的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达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5%,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

走好重建之路

“8·31”特大洪灾后,该县把民生重建摆在首位,2014年,整合州内企业援建、彝家新寨等项目资金,基本完成1万户民房重建,完成农光村安置房主体工程,建成新村村、四合村、民主村、洛呷村集中安置点。9所学校宿舍、教学楼、教师周转房和21所学校饮水安全项目、14个乡镇卫生院和1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全部建成。“冕中路”、“泸喜路”升级改造工程全面实施,“喜西路”纳入省道路网规划。

2015年,该县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着力打造西昌周边具有彝族特色的精致小镇,并以冕山“百镇建设行动”、拉克“撤乡建镇”为示范带动重点集镇建设,以彝家新寨建设为重点加快美丽幸福新村建设,形成以县城为龙头、重点集镇为节点、美丽幸福新村为依托的城乡发展体系,不断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加快推进“泸喜路”“冕中路”升级改造工程,新建通村公路80公里。全力推进农田水利建设,争取实施增产堰恢复工程,提高区域灌溉保障能力,实施4万亩土地整理项目,建设高标准农田。同时,着力抓好农村人口安全饮水、农村电网等工程。扎实开展流域生态治理工程,构建安宁河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旅游+工业”强强联手

完成《喜德县旅游总体规划》和《中国邛海东山国际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修编和评审,推进红莫河谷、东河瓦尔、小相岭景区开发前期工作,加快旅游资源科学开发,让彝族漆器、喜德阉鸡等特色商品持续热销,温泉度假游持续升温。在成功申报《彝族漆器髹饰技艺》、《玛牧特依》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茶马古道喜德“老冕山遗址”和“登相营古驿站”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成功申报5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6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基础上,依托浓厚的彝族文化、秀美的山水风光、奇特的阳光温泉,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力度,加强对彝文古籍、彝族民歌、彝族克智等彝族文化资源的搜集整理,完成拉克会客厅和红莫河谷开发前期工作,稳妥推进“中国邛海东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开发项目。

利用“西博会”、“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等平台精准招商,该县目前引进项目4个,累计到位州外资金12.93亿元,完成土地整理项目和县城110千伏变电站扩建工程,鲁基则约风电项目完成投资4.2亿元,18个安宁河谷重点项目开工13个,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2.05亿元,增长14.7%。

在新的一年里,该县对工业经济明确提出,实现转型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切实抓好中南矿业、鑫鸿工贸、火把液酒业等矿冶、食品轻工传统产业发展,加快风电一期、瑞博矿粉、新城商混等项目建成投产见效,扎实推进十二海矿泉水二期、巨龙大型机械、风电二期等项目建设进度,充分发挥投资拉动和项目带动作用,增加增量,实现工业触底反弹。

发展农业 做实民生

“该县在提高粮食生产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确保粮食播种面积31万亩以上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实施烤烟、核桃、阉鸡、马铃薯、劳务“五大增收工程”,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深化“大凉山”品牌建设,大力发展基地、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等新兴经营模式,加快拉克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用好用活强农惠农政策,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2014年,该县安排5.54 亿元资金,突出解决教育、医疗、社保、住房、饮水、道路等民生难题,完成136个贫困村39334名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投入8326万元建设彝家新寨22个1888户。中小学入学率完成95.15%、99.81%,33795名学生受益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全县新农合参合率达99.06%。

投资产生增量,需求带动供给,内需拉动是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主引擎。2015年,该县提出,要用好用活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政策,深入实施“十项扶贫工程”,减贫6784人。全力抓好18个续建项目、25个新开工项目、12个前期项目,形成项目接续推进、资金持续注入的项目建设格局,确保固定资产投资达13亿元以上。

(本报记者 龙明云)


内容时间:2015-03-09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