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同仁县:光伏产业 绿色扶贫的大“引擎”
作者:   发布时间:2019-12-25  编辑:陈亚丰

初夏,沐浴着温暖的阳光,走近占地40.8公顷的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光伏农业产业园,一座座现代化光伏温棚映入眼帘,犹如一座座严阵以待的军舰,为贫瘠的山地平添了一副蔚为壮观的画面。

同仁县光伏农业产业园距古城隆务二十公里外的保安镇塔湘滩。立足丰富的光热资源优势,同仁县将扶贫开发和新能源利用、节能减排有机结合,扎实推进光伏扶贫产业发展。今天,在这里,光伏扶贫被人们视为产业扶贫的主要抓手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而塔湘滩光伏农业产业园早已成为地区光伏产业中的示范。

“这是提高‘菜篮子’生产水平和保障果蔬供给,增加贫困户及周边农户收入的好举措。”同行的保安镇干部完玛加说道,县里通过招商引资,在塔湘滩建设了这座集光伏发电、节地式日光节能温室等为一体的光伏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走进大棚,圆润锃亮的番茄沉沉地挂在藤架上,显得格外诱人,长势喜人的包菜和蒜苗为大地增添了一片绿意。“光伏温棚产业园既解决了塔湘滩山地撂荒的问题,保证了周边蔬菜供应,又解决了贫困户就业问题。”大棚管理员一边清理菜畦里的杂物,一边向记者介绍果蔬的生长周期、供应范围和收益情况。

“我们这个光伏产业的收益一年大概在1500万元到1800万元之间,‘菜篮子’工程也为黄南州平抑物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蔬菜大棚的收益一年在300万元上下,光伏产业带动了当地400户贫困户,贫困户的分红每年大概在170万元左右。”聊起光伏农业产业园,负责人王全明自豪地介绍道,在这里,光伏扶贫主要是在住房屋顶和农业大棚上铺设太阳能电池板,使其拥有“自发自用、多余上网”的特点。换言之,参与光伏扶贫项目的贫困户既可以自己使用这些电能,也可以将多余的电量卖给国家电网。

光伏扶贫项目既能实现节能减排,改善区域能源结构,还能有效促进经济发展,助力精准扶贫。这几年,同仁县紧抓机遇,结合县情大力发展光伏扶贫产业,目前已建成了塔湘滩10兆瓦、赛加滩20兆瓦和贫困村10兆瓦三座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电站,总装机容量41兆瓦。

以塔湘滩光伏农业产业园的建成投运为基础,2018年8月,同仁县再一次投入“大手笔”,在保安镇赛加村下达了10兆瓦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建设总装机容量的指标,通过光伏扶贫项目流转荒地荒坡30.27公顷,土地流转费用达到了22.7万元,为保安镇大片闲置土地和弃耕地赋予价值,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又一保障。

离开塔湘滩,沿着隆务河顺流而下,走进河道北岸的赛家村,偌大的村庄镶嵌在硬化路西侧,与东侧生机满园的金黄果基地彼此呼应,尽显恬静闲适的农村风味。抬眼望去,连绵的村庄后山已被蓝色的光伏电板覆盖近半,颇为壮观。

“赛加村光伏电站于去年12月31日全容量并网,到目前,日平均发电量在5万度左右,预计到年底发1500万度电,发电补贴产生的效益惠及到29个村约6800多名贫困户,对我们来说,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同仁县村级光伏扶贫项目部负责人朱亚平说道。

“对于一些自然条件恶劣,发展产业难,自我发展能力弱的贫困村来说,光伏产业不失为实现绿色扶贫的一个大‘引擎’。我们测算了一下,今年产业收益能达到1500余万元。”谈及光伏扶贫,同仁县扶贫开发局局长吴万营信心十足,据他统计,同仁县现有的三个光伏电站已实现分红340余万元,他确信,自今年起,光伏产业的分红将逐渐增加。

内容时间:2019-06-06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