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敖汉旗:经济社会连上台阶 八大数据见证巨变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8-14  编辑:崔月

非凡的五年 辉煌的成就——经济社会连上台阶 八大数据见证巨变

  世界在变,中国在变,敖汉也在变。过去5年,从城市到乡村,从工业到农业,敖汉在变化中前行。数据是枯燥的,但反映的经济社会生活却丰富多彩。记者选择过去5年的几个数据,从中可以看到敖汉旗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凡历程。数字见证成绩,数字见证发展,数字鼓舞人心。

  地区生产总值连上台阶   5年净增62个亿

  地区生产总值,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过去5年,敖汉旗的地区生产总值实现了跨越式增长:从2005年30.6亿元跃升至92.6亿元,是2005年的3倍,5年净增6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26.4亿元,是2005年的1.9倍,年递增13.2%;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40.3亿元,是2005年的5.7倍,年递增41.5%;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5.9亿元,是2005年的2.8倍,年递增22.7%。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46:23:31优化到28.5:43.5:28。

  这5年,是敖汉旗经济发展既快又稳的一个时期。经济始终平稳快速发展,年均增长速度达24.8%。

  2010年,敖汉旗经济总量已由2005年全市第11位,跃居全市第5位。

  骄人成就,不忘忧患。需要保持清醒头脑的是,敖汉经济发展较快,但综合经济实力仍然比较落后。作为自治区第三人口大旗,我旗的地区生产总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收入及城镇化率还没有达到全区、全市的平均水平。

  财政收入5年增长3倍  新增财力向民生倾斜

  财政收入攀上一个大台阶。敖汉财政收入从2005年的1.703亿元升至2010年的5.082亿元,5年财政收入增长超过3倍,年均增加6758万元,年递增24.5%。

  财政的钱袋子越来越“鼓”,老百姓也得到更多实惠。五年来,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近15亿元,支出社会保障和抚恤福利救济资金13亿元。

  五年来,旗委、旗政府还将财政超收部分主要用于改善民生、推进改革,重点用于“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保等并向农村倾斜,让公共财政的阳光越来越多地照耀到广大人民群众。

  城乡居民收入又有新增长  生活质量日益改善

  旗富则民强。全旗城乡居民收入每年都有新增长,经营、财产性收入比重上升成为其中的亮点。

  数据显示,从2005年到2010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递增15.2%,2010年又有新突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4746元,同比增加586元,增长14.1%,是2005年的1.8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400元,比上年增长14.7%。是2005年的2倍。

  五年来,累计新增就业12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转移劳动力85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35亿元。

  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日益改善,居民发展性和享受性消费比重在不断提高,食品支出比重持续下降。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达8995元。用于交通通讯、文教娱乐、医疗保健三项消费的支出比重比2005年大有提高,其中交通通讯支出比重提高最快。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倍   工业经济强势突破

  2010年,全旗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现价产值104.4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35.0亿元,是2005年的6.3倍,年递增44.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34.2亿元,是2005年3.42亿元(现价)的10倍,位列全市第6位。高于全市平均速度18.2个百分点,列全市第2位。

  五年来,工业经济发展迅速,构建了以矿产冶金业、能源化工业、农畜产品加工业和制造业为主的工业产业体系。整合升级矿产冶金业,致力于打造内蒙古东部以金为主的贵金属生产基地,赤峰市东部以铅、锌、铜为主的有色金属生产基地,以铁为主的黑色金属生产基地。发展壮大能源化工业,油页岩得到深度开发,大型风电企业签约入驻,多家化工企业建成投产。培育扶持农牧林产品加工业,天津、北京等地企业集团相继落户,旗内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引进和发展制造业,机械组装、服装制造业开始起步,地工产品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快,立旗项目进展顺利。到2010年,全旗工业企业达到340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3家,分别比2005年增加211家和50家。工业经济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由“十五”期间的43%提高到70%以上。

  7亿打造幸福路 条条坦途惠民生

  如果在敖汉任何一处问起,这几年农村变化最大的是什么,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公路。的确,自“十一五”以来,敖汉农村公路建设日新月异,成绩斐然。一条条平坦的黑色柏油路四通八达,融贯每一个山村角落,路旁绿树成荫,路上轿车飞驰,敖汉新农村日新月异。

  来自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数字显示,五年来,敖汉旗累计投入公路建设资金6.95亿元,建设油路25条720公里。其中,一级油路1条27公里,二级油路1条33公里,三级油路337公里,四级油路323公里。完成通村砂石路96条1055公里。新建桥梁4座。2007年末实现了国省干线全部黑色化,2008年末实现了乡乡通油路,2010年实现了县级以上公路全部黑色化。截至2010年末,全旗油路里程达到999公里,占全旗公路总里程的38.3%,全旗222个行政村有140个通油路,行政村通油路率达到63%。

  公路通则百业兴,民心乐则天下安。“村村通”这项惠及民心的“德政工程”不仅让敖汉的农民兄弟告别了“晴天出门一身土,雨天走路两脚泥”的历史,也带来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随着一条条农村公路的建成,一辆辆客车开进了村内,一辆辆货车开进了厂矿,一辆辆农用车开到了田间地头。农村公路不仅沟通城乡经济发展的脉络,改善农民的出行环境,而且成为令人赏心悦目的一道道亮丽风景,让修建好的每一条公路在经济建设中发挥基础性的作用,成为带动农村经济腾飞的原动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康庄大道。

  15个亿推进城镇建设

  保障性安居工程解民忧

  走进新惠镇,城镇建设焕发新面貌。“一河两翼”的城区布局已经成为一条亮丽的风景线。现在,城区规划面积由原来的12平方公里扩展到26平方公里,可容纳20万人口的城市发展框架已具雏形。

  建设部门的数据显示,五年来,全旗城镇建设总投资15亿元,开发房地产面积147.5万平米。仅2010年,城镇建设总投资达9.6亿元。全旗城镇化率达到28.87%,城镇人口连续5年实现万人以上递增。城镇基础设施投资达2亿元,建设道路13条,治理小巷27条,完成了银河公园景观带建设,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处理厂、第三水源、第七热力站等一批基础设施投入使用,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外环路、再生水利用工程开工建设,城市的服务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新惠镇被评为内蒙古自然生态名镇、自治区文明旗县城。

  几年来,敖汉旗把推进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农村危房改造建设做为解决贫困群体住房难、建房难的重要手段。现敖汉旗建设保障性住房4.89万平方米,解决了896户城市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农村牧区危房改造工作改善了1800户贫困家庭的住房条件。

  48万农民受益“新农合”

  “低保”“新农保”撑起“保护伞”

  “交30元钱,最多可以报销5万元,还是党的政策好啊!”“在没有实行‘新农合’前,乡镇医疗条件和医疗设施都很落后,老百姓有个大病小灾的,不仅看病难,而且价格贵,如果得了大病那就惨了。 如今,只要每年交30元钱参合,医疗就有了保障,就能享受补偿,得大病的最高给补偿5万元。乡里卫生院条件也好了,到乡卫生院看病很方便还很便宜。”一位基层老同志如是说。

  2005年,敖汉旗被自治区确定为全区12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之一。几年来,旗委、旗政府通过拓宽报销范围、提高补偿比例、公开办理程序等方式,致力在农村牧区推进“新农合”制度,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效缓解了制约农村发展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这一顽症。

  如今,“新农合”已让48万农民受益。户籍人口参合率89.63%,常驻人口参合率99.87%。广大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综合满意率连续几年稳定在95%以上。呈现出“群众得实惠,政府得信誉,医疗机构得发展”的“三赢效应”。

  “不但城里人能享受低保,让我们农村的贫困户享受到了党的温暖,党的政策普惠城乡! ”一位老支书告诉记者。

  2007年,敖汉旗将符合条件的城乡贫困家庭纳入低保范围。目前,有30127户44979困难群众纳入低保范围。3360户7545困难群众受益城镇低保。有8659名残疾人享受残疾人低保。低保资金全部通过财政以一卡通形式下发。确保了困难的人们都能基本衣食无忧,保障了城乡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

  “真没想到,一辈子和泥巴打交道,如今也可以领退休金。”下洼镇河西村村民李某今年3月领到了第一笔养老金,心情激动。

  2009年12月份,我旗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国家新农保试点旗县区。一年来,敖汉旗采取多项措施推进这一工作,截至目前,全旗“新农保”参保人数达到22.2万人,已有59218人领到养老金,发放基础养老金6394万元。

  “我旗粮食产量超过16.15亿斤!”——2010年年底的这则消息令人振奋。

  2010年,我旗农业生产战胜了春季低温、干旱、秋寒等多种自然灾害,粮食生产工作稳步推进,全旗农作物播种总面积300.58万亩,其中粮食作物完成259.4万亩,经济作物完成26.6万亩,其它作物完成14.5万亩。全旗粮食总产量达到16.15亿斤,比2009年的6.9亿斤增加9.25亿斤,创历史新高。

  这一成绩的取得,是气候、政策、人力等多种有利因素共同作用、有效匹配的结果。但这一成绩的取得,更是在连续遭受自然旱灾的困境下,旗委、旗政府调整农业发展思路,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大力发展节水、避灾、高效农业,启动实施“百万亩抗旱节水工程”的结果。

  2010年,全旗推广地膜覆盖50万亩,其中全覆膜6.05万亩。依托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旱作节水等项目发展节水工程,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2.85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9300亩。

  2010年, 旗委、旗政府整合发改、财政、水利、农牧业等部门的农田水利项目资金,集中用于节水灌溉。依托巩固退耕还林、旱作节水等项目,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2.85万亩。上划市财政专项资金1300万元,由市财政统一使用,用于采购玉米膜下滴灌设备、管材等。大力推广滴灌、渗灌、喷灌、地膜覆盖特别是全覆膜技术等先进节水技术。重点打造了萨力巴乡安家胡同村4000亩玉米双垄沟播种技术示范区和四家子镇2000亩高粱、谷子全覆膜技术示范区等项目。

  由于地膜覆盖特别是全覆膜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墒、增温增光、增强作物的抗旱能力,提高粮食产量,2010年末,经有关部门认真测算,全膜覆盖玉米抗旱增收效果十分明显,玉米亩产914.9公斤以上,较半覆膜742.3公斤亩增产172.6公斤,较露地种植574.6公斤亩增产340.3公斤。可谓是全覆膜“覆出”了增收田。 

内容时间:2011-06-02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213号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