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专家观点
扶贫效果评价怎样做到更准确
作者:汪三贵   发布时间:2019-06-11  编辑:wangximing

专家:汪三贵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 

目前,关于扶贫的研究很多,宏观上一些判断的争论也很大。我谈两点看法:

第一,关于扶贫效果的判断。从数据上判断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从脱贫攻坚以来,中国的贫困人口下降速度不断加快,连续6年平均每年减贫1300多万人。精准扶贫模式与过去的模式不同,1994到2000年扶贫计划的目标是用七年的时间解决8000万人口的温饱问题,但是“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实施七年,最后到2000年还剩下3200万,减了一半多,越到后期贫困人口减的越少。这其中的原因很简单,当时的扶贫以区域为主,不到户,更不到人,它是帮助区,“八七”扶贫攻坚期间是以贫困县为单位。2001年开始扩展到既帮助贫困县又帮助贫困村。研究发现,以区域为单位扶贫,它的效果主要体现在贫困地区的发展上,“八七”期间贫困县的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都比非贫困县快,它的扶贫效果非常明显,但问题是在于它很难帮扶到那些特别穷的人,因为依靠区域经济增长脱贫是间接拉动贫困户脱贫。目前我们的目标是到2020年使所有的贫困户脱贫,也就是“一个都不能少”。如果还是采用区域性的策略,很难达到目标,所以精准扶贫很重要,现在可以看到我们的贫困人口每年都减少1300万人左右,现在还剩下1660万人,还有两年,所以接下来每年平均减不到1000万人,今年政府的工作目标是1000万人,如果这个目标完成,明年就是600万人。这几年贫困人口大幅度下降,从这一结果来看,以家庭为单位、以人为单位的策略是有效的。

那么争论在哪里?最大的争论在于这个钱花得值不值,是不是投的太多。从新县的例子可以看到这方面的投入越来越高,国家的总投入也是一样,每年投到扶贫方面的资金包括中央财政资金,包括地方的扶贫财政资金、社会资金、金融资金等共超过1万亿,摊到每个人头上,每个人超过6万多,现在的标准是3200元。如果不了解钱的投向,就会问这个钱值得吗?干脆每个贫困人口发3200块钱,才1000多万元,为什么现在上万亿都不够?这就需要认识精准扶贫是怎么进行的。精准扶贫从2014年开始到去年,一直在识别扶贫对象,可以说这一过程是相当痛苦的,到现在基本完成,但这里面有大量的问题需要关注。识别以后研究怎么帮,大量的政策已经参与进来,并投入了大量的钱,分析后发现这部分钱的60%用在了基础设施上,百分之几十用在了公共服务上,所以钱不是直接发给了穷人,历史证明这样没有效果,这些钱主要是用于改善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发展基础,投入到更多有长远效果的方面。扶贫效果的评价并不简单,要考虑评估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

第二,如何看待精准扶贫政策的效果。

评估一个政策的影响其实很难,因为你需要回答如果没有这个政策会怎么样?是不是没有变化。如何与其他的包括一般性社会增长或是其他的政策区别开来?这也非常有难度。现在精准扶贫政策这么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政策,是统一在一起来回答,还是分散回答?这点需要考虑。另外,政策是不断变化的,可能年年都在变,政策执行也在变,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中国政府实施层面上比较好的一点,做实验发现问题随时改,但给研究带来了一些挑战,变得太快。比如公益性岗位的设置。过去的产业扶贫主要是花钱,把钱投入到企业、合作社,投进去以后完全不参与,让他们分类,提供就业岗位,这就是风投,到底哪些岗位能覆盖到贫困户很难判断。中央看见这个问题后,想不如干脆在执行中把财政投入分散了,所以从去年开始,必须让贫困户参与劳动,而参与劳动有些地方没那么多机会,这种情况下就是设公益岗位。但目前又出现了新的问题,那就是一些地方虚设公益岗位,我们发现瘫在床上的也给他公益岗位,叫“义务政策宣讲员”,针对这个问题相应的政策还要变。所以不同的阶段政策在不断的变,这也给评估带来了挑战,不同时期不同的影响是非常不一样的。

还有执行差异大的问题,每个地方执行差异非常大。各个方面政策也不一样,现在新县的角度,是以外出为主,就业为主,收入主要来自于工资性收入,很多的创新也是围绕着这个基础。山东沂蒙地区也在搞这个。但是其他的地方主要以产业为主,还有一些深度贫困地区,主要是以转移支付为主。所以执行力度的差异和政策的差异这些方面都加大了我们研究的难度。但归根到底政策实施最强的效应就在于能够大幅度提高就业率,持续减贫。

总的来看,在扶贫的研究上,一方面,范围要很广,要注意到不同地区的差异。另一方面,要看到机制的长期影响,还有一些更为细化的问题也需要更充分的研究,比如到底要把钱投向人还是投向物?投这么多基础设施能不能充分利用?这样的问题。

(本文系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本文系作者3月16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中国宏观经济论坛”上的主题发言) 

内容时间:2019-03-17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