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让群众搭上致富快车 ——镇原县发挥“农字号”企业优势助推扶贫攻坚侧记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7-20  编辑:崔月

“现在底薪每月4500元,加上效益工资,每月收入在1万元左右。”近日,镇原县中盛公司姚川养殖基地副厂长王建忠一边查看鸡舍,一边向记者讲述“家门口”打工的好处,“收入高,离家近,方便照顾老人、孩子,每月还能带薪休假4天。”

  今年38岁的王建忠是镇原县庙渠乡黎明村的贫困户,先后在西安、兰州等地打工。2012年底,王建忠看到中盛农牧公司在家乡招聘工作人员的信息后,考虑到“外出务工花费大,还照顾不了家里”等因素,他回乡成功应聘饲养员岗位,并与16名同乡赴山东临沂学习肉鸡养殖技术。后来,由于头脑灵活、能吃苦、肯钻研,王建忠很快成为各个养殖基地争相竞聘的“红人”。

  王建忠的经历是镇原县贫困户实现脱贫的一个缩影。

  为了发挥“农”字号龙头企业的优势,镇原县积极探索政府推动、企业带动产业脱贫的路子,成立了甘肃中盛农牧发展有限公司,计划投资30亿元,建设3600万只肉鸡全产业链项目和1000万只肉羊产业化项目。自2013年开始,中盛公司在镇原县建基地、带农户发展肉鸡、肉羊养殖,有效拉动了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如今,中盛农牧公司的1500名员工中,本地农民工超过1200人,其中贫困人口500多人。

  在中盛公司产业模式的带动和引导下,镇原县成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协会组织728个,其中规模化肉鸡养殖户和专业合作社57个,涉及贫困户640户、贫困人口2560人,年饲养肉(蛋)鸡120多万只,实现收入1.2亿元。全县全膜玉米种植规模扩大到100多万亩,年青贮秸秆100万吨,玉米和秸秆的就地转化率分别达到100%和70%。因为有了龙头带动,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从“中盛模式”中尝到了甜头。

  中盛农牧产业化建设不仅促进了当地全膜玉米种植、禽畜养殖、农产品加工和运输、餐饮、流通等产业的发展,而且带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加快了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殷家城乡敬岔村农民卢俊鹏以前一直在新疆打工,当得知中盛公司的肉羊发展战略规划后,他回乡筹资100多万元,注册成立了镇原县俊鹏专业养殖合作社,建起了标准化养羊场。在合作社的带动下,敬岔村还新建了鸿鑫养羊场,周边群众也积极发展养殖业,养殖规模不断壮大。目前,殷家城乡已建成规模养羊场12个,规模养殖户达320多户。

  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关键在选对路子,镇原县探索实施的“中盛模式”让当地广大群众搭上了致富快车。


内容时间:2017-09-06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