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临洮:勠力同心,开创富民兴县新局面
作者:   发布时间:2019-12-23  编辑:曹亮亮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在人类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中,只是短短的一瞬,然而在这70年里,临洮县干部群众勠力同心、艰苦奋斗,集中精力在精准扶贫、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等重点工作上下深功夫,做细文章,努力开创富民兴县新局面。

要说现在临洮最有人气的旅游景点,每个临洮人都会不约而同的想到双联村,作为临洮县倾力打造的第一个以民俗民风为主题的特色旅游村,每天来这里旅游的人不计其数,仅仅一年的时间,双联村像变戏法一样,完全换了一副模样,朝夕相处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生活在这里的村民感慨颇深。

双联村是临洮县洮阳镇的四个贫困村之一,多年来这里的村民主要依靠苗木种植和畜牧养殖来增加收入,如何帮这里的村民找到一条高附加值、可持续的产业发展道路,一直是当地政府多年来的努力方向。2017年“狄道乡韵”建设项目落户洮阳镇双联村,计划建设以太极养生为核心、集文化旅游、民俗文化展示、休闲体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旅游村。截止目前,双联村“狄道乡韵”项目已完成投资1275万元。

双联村党支部书记祁建楠说:“双联村主要搞旅游,通过搞旅游,人居环境也好了,人们的精神面貌各个方面有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在本村可以做一些小生意,人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

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临洮县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也在持续跟进,临洮县曹家坪牡丹园依托不断扩大的紫斑牡丹种植规模,以花为媒,发展起了乡村旅游,同时也盘活了村上闲置的土地资源,为当地老百姓开辟出了多条致富新通道。现在,临洮县的花木面积已经达到了7万多亩,其中紫斑牡丹的规模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5000多亩,紫斑牡丹不仅是临洮县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媒介,也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产业。

临洮县原野牡丹园负责人曹佰平说:“这几十年来,从人养牡丹到牡丹养人,经历了几十年的时间,现在我们村上来说,这两年政府支持力度也是比较大的,因为牡丹园的带动,平时在我这做工的有30多人,他们的年收入都在一万五千元左右,因为牡丹产业的带动和发展,我们村上发生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基础设施、村民的收入,包括我的家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都达到了致富奔小康的状态。”

一系列惠农政策的落实推进惠及到了每一个普通的老百姓,与此同时,科学技术的日益创新也给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多新的机遇。在临洮县辛店镇马铃薯新品种培育中心,依托科学技术的创新运用,马铃薯的品质和产量实现了质的飞跃。

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博士生李世贵说:“我们今年在这里大概已经做了60几份新品实验,通过选育,最后得到一个好的品种,适合当地生产的马铃薯新品种,第二个是我们联合推广一些技术,包括高产栽培、病虫害防治这些技术,切切实实为当地的农民使他们的产量、包括效益,使当地的农民增加收入。”

临洮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变化,有一个人感同身受,那就是临洮县马铃薯产业协会会长康勤,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收购贩运马铃薯,到现在承担马铃薯新品种的推广、种植,二十多年来,康勤目睹和参与了临洮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壮大。2009年4月,康勤联络周边多个从事马铃薯种植、营销的农民,在临洮县辛店镇康家崖村组建了临洮县勤荣马铃薯购销农民专业合作社,并担任理事长。依托合作社和 “市场牵龙头,龙头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新型生产经营体制,马铃薯产业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和贫困户脱贫。

临洮县马铃薯产业协会会长康勤说:“祖国强大了,我们的产业也越来越做得好了,产量高了,农民的腰包也鼓起来了,生活也提高了。我们也有扶贫车间,精准扶贫户我们带动了320户,一部分是我们给他们给种薯、有分红,还有一部分在我们公司打工,每月工资都在2500元左右。”

艰辛成就伟业,奋斗创造辉煌。1978年临洮县的经济总量只有4200万元,到2018年年底,这个数字增加到了68.2亿元,增长了126倍,农民可支配收入从120元增加到7918元,增长了66倍。如今的临洮县,正在不断完善覆盖工业经济、民生民计、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的“六县战略”,城乡面貌得到有效改善的同时,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也在节节攀升。

中共临洮县委书记石琳说:“经过这70年的发展,我们城乡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应该说是有目共睹的,民生保障得到明显加强,社会的保障体系得到了充分的完善,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上学难、看病难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所有的农户都办理了医疗保险,所有的慢性病和常见病都能得到及时治疗,我们发展的后劲十分强劲,经过这几十年的发展,我们临洮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我们发展的特色产业的培育,为我们下一段的县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活力,主要是我们搭建了我们发展的一些载体和平台,比如像我们中铺工业园区、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国家体育训练基地、国家湿地公园等一些国字头的项目和产业发展的平台落户临洮,对于我们后一段的发展一定会起到一个非常大的支撑作用。”


内容时间:2019-10-23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