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为全民健康“保驾护航”——崆峒区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综述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6-08  编辑:

崆峒区柳湖镇马庄村村医王宏除正常坐诊外,一有时间就提着医疗箱,到村民家去走一走。自从成为全村1000多名村民的签约医生后,登门了解村民的健康情况就成了他的“家常便饭”。在我区,截至目前,像王宏这样的基层村医已签约4.9万个家庭,村级卫生所签约服务率达到了100%。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一个人的健康关系着一个家庭的命运。“十二五”期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崆峒区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动力,不断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等建设,使该区的卫生与健康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人民的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人民有了更多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公共卫生服务
实现了跨部门“联合演出”

过去说“人生七十古来稀”,时至今日,活到古稀之年已不再是什么稀罕事。年龄增加的背后,不仅是民生的福祉,更是多部门齐发力的结果。
“农村厕所气味不难闻了、村头垃圾也有人收了、村里有了文化广场、日间照料中心可以健身了、种菜有人指导了、养殖有了补贴、城市人均公园绿地达到了16.87平方米、建立防尘处理点26个……”从近年来的实践看,崆峒区拿出了“真金白银”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初步构建了大卫生大健康的工作格局。

公共卫生服务是全民健康基石。2009年启动新一轮医改以来,崆峒区以年人均不到10元的增幅不断加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2016年达到人均45元,服务项目也逐年递增,该区共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42.9万份,建档率达到92.9%,距离每人一份电子健康档案的目标近在咫尺。

“健全卫生服务体系、规范‘乡村一体化’管理,是赢得成绩的基础。”崆峒区政府有关负责人如是说。在该区建设“蓝图”中,242所村卫生室赫然在列,经过一年多时间,目前已全部投入使用。另外,招募医科毕业生下乡、医生支援农村等项目的开展,进一步促进了城乡卫生服务体系的“无缝对接”。

优异“答卷”,是崆峒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的有力证明。近年来,崆峒区各部门以城乡环境整洁行动为抓手,集中开展环境卫生脏乱差专项治理行动,该区城乡环境卫生面貌明显改善。截至2016年底,环卫部门在中心城区14条道路的124个路段实行了“七扫十洒十喷全天保洁”,建立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点235个。农牧部门实施地方农村改厕项目359个,文广部门建立文化健康广场318个,民政部门建立幸福老人互助院141个,增加养老床位到2196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32.3个。与此同时,该区各地大力普及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群众防病意识和文明素质明显提升。
“公共卫生服务其最终目的就是要人人健康,只有来一场社会总动员,形成政府、机构、个人共同发力的治理格局,才能赢得最终胜利”崆峒区政府有关负责人如是说。

聚焦医改
锐意改革破除“顽症”

曾几何时,看病难、看病贵犹如一片阴霾始终笼罩在百姓的心头。对于民众来说,绝不希望健康崆峒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面对医改这道普遍性难题,崆峒区委、政府紧跟上级的部署,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行,使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得到有效缓解。

“现在政策越来越好了,老百姓得到的实惠也越来越多了。”家住柳湖泾滩三社的居民潘富平感慨地说。去年9月,55岁的刘富平因患严重性风湿,出院后一直在柳湖新区社区卫生服务站用针灸治疗,可让他没想到的是,卫生服务站的针灸师李永强从未放弃对他的治疗,坚持几个月后,刘富平的风湿有了明显好转。

“我们的针灸、按摩基本维持原来的价钱,老百姓用37元钱就可以得到全身按摩或者针灸。”柳湖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丁云华告诉记者。她还说:“喊了10多年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体制分离,今年终于有了结果。3月份区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了组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意见,预计今年上半年将完成改革,届时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将会实现一个新的突破。”

在分级诊疗的牵动下,取消药品加成、信息化医疗、医疗联合体、家庭签约医生等措施不断跟进,人们真切感受到看病难、看病贵正在缓解。

据了解,今年3月份该区出台了《关于规范组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意见》和《崆峒区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分配制度的实施意见(试行)》,发布了相关人才引进计划公告,目前已进入具体实施阶段。近年来崆峒区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全面推行了新农合“一卡通”,实现了新农合就医刷卡即时结报,该区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530元,参合农民308259人,参合率达98.68%。人均住院费用4387元,实际补偿比59.65%。纳入分级诊疗住院管理20821人次,占区内住院人数的64.68%。对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妇女宫颈癌、乳腺癌等50种农村重大疾病,新农合直接按照住院总费用的70%予以补偿,签订了重大疾病省市级定点医疗机构诊治现场直报协议,为1903人次补偿2471.14万元。
“现在我们初步形成了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全区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覆盖率100%,贫困村执业资格乡村医生覆盖率达100%,贫困村和贫困户卫生厕所普及率均为100%。今年区上已经引进了一大批专业人才,还计划引进副高以上职称卫生专业技术人才30名,给出了相当诱人的条件。”崆峒区卫计局局长张宏勇告诉记者,目前基本上形成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就诊新格局。

近几年崆峒区还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助推了该区“智慧医院”建设步入了“快车道”。值得一提的是市第二人民医院,该院与甘肃银行合作,投资300余万元,建成了“银医通”项目和门诊叫号系统,使患者在就诊自助机上就可以完成发卡、挂号、交费等多种服务。同时,投资149万元,实施了全结构化电子病历、全院PACS、全成本核算、病历质控等10个信息系统升级提升。此外,还与上海趣医网合作,开通了“趣医院”掌上APP业务,便捷就医人群达到了3万人以上。

健康扶贫
让贫困户不再为治病犯愁

“小康小康,一场大病都泡汤”。
崆峒区白水镇焦庄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高小霞被肾衰竭症折腾了好几年,去年4月10日,他住进平凉市第一人民医院,专家对她实施了治疗。长达半年的治疗,高小霞病情有所缓解,暂时出院在家休养,共花费54934.74元,结账时,除去新农合、大病医疗保险报销,剩下的费用由民政局临时救助和新农合二次补偿兜底,自己没花一分钱。

在崆峒区的贫困人群中,有不少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为打赢健康扶贫攻坚战,崆峒区医疗机构开设贫困患者“绿色通道”,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优先检查、优先诊疗、优先报销费用。在此基础上,该区推出了相关补助政策,建立了“先诊疗后结算”制度,贫困人口住院不缴纳住院押金,看完病后由医疗机构与保障机构结算,实现“一站式”即时结算。

今年3月,北京健和公益基金会履行了与崆峒区政府签订的捐赠协议,向该区索罗乡、白水镇等乡镇卫生院和柳湖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捐赠了价值14724.54万元医疗设备778台。设备覆盖了中医、康复、妇科、检验等多个领域,目前已投入使用。

“中国梦离不开健康梦,只有拥有健康,才能实现五彩缤纷的梦想。”市委常委、崆峒区委书记陈铎在区四次党代会上说,我们将加快推进健康崆峒建设,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观念,推动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健康事业与健康产业有机衔接、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全方位、全周期健康和服务。

记者获悉,自精准扶贫开展以来,崆峒区投资2054万元,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242个,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实现了全覆盖。培训乡村医生1036人次,实现了村医执业资格全具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由2013年人均280元提高到420元,新农合参合率达到了98.68%,贫困人口新农合参合率达到了100%。

内容时间:2017-05-03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