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崆峒区健康促进模式改革工作深入扎实开展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6-08  编辑:马一鸣

创新载体高层谋划 齐心协力全面推进

平凉市崆峒区健康促进模式改革工作深入扎实开展

近年来,平凉市崆峒区以“健康崆峒”建设为主线,突出政府主体责任,加强部门协作配合,强化各项保障措施,坚持做到“四个结合”,着力实施“六项创建活动”,努力深化“六项服务措施”,全面落实“四项专项行动”,健康促进模式改革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靠实责任,精心组织抓谋划。坚持全局谋划,高层推动,突出成效。一是组织领导到位。区委区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讨论,制定下发《崆峒区健康促进模式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和《崆峒区健康促进模式改革实施方案》,成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及各乡镇乡镇长、街道办事处主任为成员的健康促进模式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各部门、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均成立了领导机构,确保有人管事、专人干事。二是督查考核到位。将健康促进模式改革工作纳入乡镇、街道办事处和部门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工作任务,靠实工作责任,严格兑现奖惩,区督查考核局定期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和评估,确保了各项工作有序规范运行。三是协作配合到位。在区健康促进模式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区卫计局负责全区健康促进模式改革衔接协调、人员培训和技术指导。环保、国土、水务、住建、食药监、农牧、财政、教育、工信等18个相关部门,紧紧围绕各自工作职责,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各项工作协调稳步推进。

创新载体,“四个结合”促落实。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建立公共政策健康审查机制,构建大卫生大健康工作格局。一是将健康促进模式改革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全区上下着眼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加强生态保护,发展生态经济。重点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建成标准化肉牛养殖小区77个,肉牛饲养量达到41万头;发展设施蔬菜1.97万亩,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花所—白水、柳湖—安国两个万亩无公害设施蔬菜基地已成为丰富群众“菜篮子”和平抑菜价的民心工程;新植果树经济林9万亩,挂果园达到3.2万亩,果产业效益初步显现;培育中药材种植示范点8处。牛果菜产业收入占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6.4%。同时,依托全国首批“5A”级景区崆峒山,大力开发建设太统山森林公园、十万大峡谷、胭脂峡漂流谷、海寨沟、老林沟等特色景区,指导乡村旅游区建立健康养生、休闲健身区。通过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健康产业,绿色产业,切实达到了控制污染、保护生态,改善生活环境的目的。二是将健康促进模式改革与城乡环境卫生整治相结合。着眼城乡一体化发展,人居环境显著改观。投资1.7亿元,实施了城区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韩家沟水厂供水工程、天雨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理和再生水处理回用等项目,采取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等措施,南干渠、甘沟、纸坊沟、水桥沟等四处城市黑臭水体综合整治已基本整治到位。住建部门在所有建筑工地进行扬尘污染防治,建立防尘处理点26个;环卫部门在中心城区14条道路的124个路段实行“七扫十洒十喷全天保洁”措施,建立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点235个;农牧部门实施农村沼气项目18个涉及5297户,实施地方农村改厕项目359个;食药监部门开展餐饮服务业油烟治理,督促1855个餐饮企业(点)用清洁能源替代煤炭。三是将健康促进模式改革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以通村道路、安全饮水、危房改造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通过打造“生态宜居、生产高效、生活美好、人文和谐”的美丽乡村示范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当年,实施整村推进项目45个,易地搬迁项目115个,人畜安全饮水项目63个,建立文化健康广场318个,打造了柳湖镇十里铺村,安国镇油坊村,花所乡寺沟村,上杨乡下杨村、白庙乡贾洼村等一批集乡村旅游、健康养生于一体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四是将健康促进模式改革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结合。整合医疗卫生机构技术力量,组织稳定的专业团队,通过对城乡居民长期开展巡回体检,规范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城乡居民健康服务和管理,扎实开展20种慢病筛查,健全完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就诊新格局,确保实现“保健在家庭、小病在乡村、大病去医院”的目标。截止目前,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91.3%,已有7.3万人接受免费体检和健康指导,当年筛查出慢病患者0.48万人,开展慢病患者随访干预17.8万人次。

全面推进,“六项创建”树亮点。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全民参与。一是积极创建健康家庭。指导城乡居民树立并践行“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态良好、定期体检”的健康新理念,培育了一批达到“三个分开”和“六个掌握”标准的健康示范户。(即:客厅卧室分开、餐厅厨房分开、生熟刀具案板分开;掌握中医适用技术、掌握卫生保健常识、掌握健康锻炼方式、掌握营养膳食搭配、掌握医疗急救知识、掌握健康保健工具包应用)。二是积极创建健康村(社区)。健全村级(社区)健康服务网络,组织开展健康家庭创建、健康讲座和健康主题活动,规范实施慢性病管理,大力发展日间照料、全托、半托等多种形式的老年人照料服务,做好上门巡诊等健康服务,不断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全区现有日间照料中心10个,幸福老人互助院141个,医养结合示范点两个,开展各类服务4.8万人次。三是积极创建健康医院。把健康促进融入医疗护理工作的全过程,强化医疗单位健康教育。在平凉市第二人民医院、平凉中医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营养科7个、心理咨询室7个、中医体验馆4个,对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综合的健康管理服务;对住院病人开展入院和康复健康教育,并在病区定期举办卫生科普讲座,医护人员能够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膳食营养指导和心理咨询,并掌握刮痧、按摩、针灸等中医养生、运动保健、健康管理等知识。同时,提升卫生信息化工作水平,实现与HIS系统、新农合管理系统、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的全面对接,动态掌握居民的健康状况。四是积极创建健康学校。建立健全学校健康促进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改善学校的室内外活动场所,新建或改造的教室须经环保检测机构对甲醛等有害物质严格检测;加强健康知识宣传、开设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学生身心健康辅导;学校配校医或保健人员,注重学生缺陷的矫治和疾病的预防,定期监测学生健康状况,降低龋齿、近视、肥胖等常见病发病率,促进学生和教师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的改变,提高师生个人保健技能和健康素质。目前,全区95%的学校已达到健康学校标准,其中平凉二中为省级健康学校。五是积极创建健康机关。把丰富机关职工文化、娱乐、健身需求作为创建健康机关的重要任务,要求各级机关单位整合办公用房,建成集健康知识宣传、健身、健康自测等功能于一体的健康活动室,组织动员机关干部职工参加经常性体育锻炼。疾控、妇幼、爱卫办人员组成专业团队,定期深入各机关单位组织职工开展健康体检,有针对性地对单位职工吸烟人群、肥胖人群和慢性病患者进行健康干预和管理。积极创建卫生单位、无烟单位,办公场所、工作场所禁止吸烟,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健康素养。六是积极创建健康企业。倡导企业推行健康文化,设立健康教育宣传栏,在工作场所张贴职业危害因素警示标识,强化职业病普查防治。组织疾控、妇幼、爱卫办人员,组成专业团队,定期进驻企业,开展以健康生活方式为主题的健康知识讲座和健康体检;企业工会积极组织职工开展健康演讲、职业安全、防护培训和应急演练,不断完善各类企业的健身场地和设施。

健全网络,“六项服务”提质量。整合工作力量,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质量。一是健康促进团队服务专业化。区卫计局统一组织,抽调医疗、妇幼保健、疾病控制、计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成立各类创建团队6个,组建健康体检小组,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巡回健康体检服务。目前,健康体检5.2万人,筛查慢病患者1.1万人,举行健康知识讲座及宣传57场次,受教育人群达到18.4万人。二是基层医生服务签约化。由乡镇包村专干任组长,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社区站)的临床、护理、公共卫生等人员组成基层医生签约服务小组,组织开展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开展慢性病人筛查管理和健康随访干预。目前,已签约服务4.9万户,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2.1万人次,管理慢性病人3.8万人。三是生活方式指导个性化。签约医生对不同人群制定个体化健康指导方案,多途径、多角度普及“合理营养、平衡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定期体检”的养生理念和“记录、观察、调整”慢性病管理办法,指导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使民众不生病、少生病、晚生病,落实随访干预3.1万人次。四是分级诊疗宣传常态化。在入户进行健康管理服务过程中,及时对患者提供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服务指导,并介绍各类医疗报销政策,引导患者向基层医疗单位合理流动。五是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化。将公共卫生服务作为健康管理的重要内容,定指标、定任务、定时限,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季考核制度,建立健康档案质控制度,及时更新居民健康档案,切实提高了重点人群的规范管理率。六是中医药服务特色化。充分发挥中医“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愈后防复”的治未病优势,将中医药服务纳入健康体检、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康复保健、健康教育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共同促进健康管理。

齐抓共管,“四项行动”保实效。各司其职,齐心协力,树立“一盘棋”工作格局。一是扎实开展环境质量监测行动。环保、国土、水务、工信、住建、城市综合执法等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集中资源优势对影响城乡居民健康水平的空气、土壤、水质等进行定期监测和综合治理。环保、国土、水务、农牧等部门建立监测点,定期监测空气、土壤、水污染。今年以来,公开公示大气污染防治、空气质量指数,饮用水源水质监测结果30余次。工信、住建等部门关停实心粘土砖企业21户,造纸、制革和水泥生产线3个,实施中心城区集中供热工程,关停燃煤锅炉173台,建成了西北最大的水泥窑协同处理城市生活垃圾项目,年均处理城市生活垃圾10万吨,节约标煤1.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3万吨,实现了主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全处理、污水管网全收集、集中供热全覆盖。据平凉市环境监测站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平凉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二级及以上天数188天,比去年同期增加35天,PM10平均浓度为87微克/立方米,与去年同期(105微克/立方米)相比下降了18微克。二是扎实开展食品安全保障行动。加强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等环节的监管,提高食品质量总体检测合格率,从源头保证食品质量安全。推行餐饮业食品卫生量化分级,健全餐饮业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完善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制,有效防止了发生群体性食品安全事件。目前,实施餐饮服务单位量化分级动态评定1843户,评定率达到了95.3%,实施明厨亮灶1812户,实施率为91.1%,食品安全公示牌设置率达到了100%,检查食品经营户9001户,立案查处食品案件56件。三是扎实开展全民健身行动。积极打造“五分钟”健身圈,在人民广场、柳湖公园、南山生态公园、绿地广场等人口密集场所建立健康体育活动场地20余处,配套健身锻炼设施600多套,组织市民开展登崆峒山、健身操、广场舞、环城长跑等全民健身活动6次,参与群众达到了25万人。积极引导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健身活动,营造了人人爱运动、人人重健身的良好氛围。四是扎实开展健康宣传行动。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积极开展经常性的宣传报道,在区门户网站、广播电台、电视台开设健康教育栏目,大力宣传卫生计生惠民政策、刊登健康公益广告和保健知识,组织城乡居民开展“健康沙龙”活动,扎实开展健康教育巡讲,发放健康教育资料11万份,引导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方式,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全区开设“健康教育宣传专栏”235个,建成健康文化大院、文化长廊75个,制作宣传喷绘8066平方米。

在工作实践中,崆峒区坚持以人为本,创新思路,真抓实干,扎实稳步推进健康促进模式改革工作,有以下几点体会:领导重视是关键。在工作谋划启动安排的关键阶段和深入推进的困难时期,区委、区政府及时研究对策,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深入一线督查指导,对推动工作,攻坚破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协作配合是基础。健康促进模式改革工作涉及单位多、行业广,各相关部门,乡镇、街道办能够树立“一盘棋”思想,齐抓共管、协作配合、共同发力,对工作扎实开展、深入推进、取得实效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优质服务是核心。把以人为本的精神渗透到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尊重服务对象,用心沟通、细心交流、贴心服务,群众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是我们不竭的动力。改革创新是出路。在新形势下,卫生健康工作面临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只有创新思路,逐步探索“健康中国”新要求下的健康促进工作新机制、新途径,才能推动卫生健康事业的大发展。常抓不懈是保障。健康促进模式改革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长期性的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常抓不懈的思想,建立科学的长效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工作持续深入开展。

内容时间:2017-02-20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