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城区流动儿童     检索到  22910  条相关信息

生态心理学和积极心理学在中国的传播和普及,开阔了各界学者的理论视野,突破了以往研究过于关注外部影响因素的研究局限,侧重从个体内部心理结构体系来探析积极心理品质,比如心理社会能力、自控管理能力、自我效能感、心理弹性等,这些研究成果对深入了解和促进儿童社会适应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城区流动儿童是在同一个区(县)行政区域内流动的特殊群体,其城区生活学习环境,与乡村或...

作者:曾天德 出版时间:2023-09-01

城区流动儿童是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特殊人群,他们是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和主体力量,他们的学习适应、学业成就以及受教育程度和质量都会极大影响他们未来发展的走向和不同社会阶层分流。尽管国家从宏观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如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义务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等,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城乡文化差异、户籍制度改革滞后、家庭经济较差等...

作者:曾天德 出版时间:2023-09-01

社会适应是指在个体或群体与社会环境的交互过程中,不断地学习或改变自身的认知系统与行为模式,以达到与环境平衡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是衡量个体或群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心理学家利兰认为,社会适应的一个重要层面是心理适应,它包含个体对新的生活环境中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的适应与认同。良好的社会适应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和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基础,更是青少...

作者:曾天德 出版时间:2023-09-01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大量的学龄儿童跟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从农村来到城区生活学习,面对生活和学习环境的变化、生活习惯的改变、人际关系的重建、学业压力变大等问题,容易产生自卑、自闭、敏感、畏惧、胆怯、抑郁及学业焦虑等诸多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对他们当下生活和学习、健康成长以及适应与融入新环境等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同时也会对他们健全人格发展和未来人生产生...

作者:曾天德 出版时间:2023-09-01

本研究基于生态心理学视角,运用系统思维、实证研究方法,从城区流动儿童的个体心理健康出发,探讨城区流动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融入的状况、特征、影响因素及其内部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促进城区流动儿童教育融入的治理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作者:曾天德 出版时间:2023-09-01

城区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和教育融入水平与其内在心理品质和能力,如心理社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等有密切关系,相关研究表明,这三种心理品质和能力对城区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和教育融入有着正向预测作用。为进一步探索城区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和教育融入的影响因素及其内在的作用机制,本文研究的重点将围绕心理社会能力、社会适应性和自我管理能力三种能力进行文献梳理,界定...

作者:曾天德 出版时间:2023-09-01

城区流动儿童是教育的弱势群体,其教育问题,关乎民生,亦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长期以来为各国政府、教育管理部门以及全社会所关注。随着我国“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简称“两为主”)的原则政策的实施,城区流动儿童的入学难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但其教育融入问题依旧突出。若不能切实有效帮助城区流动儿童教育融入,必将影响其在城市...

作者:曾天德 出版时间:2023-09-01

本文是城区流动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融入研究文献综述。流动儿童的教育融入问题应从国家和社会层面把握前进方向,为他们提供制度保障;在保障流动儿童基本权利的前提下,在学校层面,提升管理水平,为他们的教育融入质量保驾护航;在人文关怀层面,家校合力共同促进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以达到促进流动儿童教育融入,促进教育公平的最终目的。

作者:曾天德 出版时间:2023-09-01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