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不同城乡关系中的李集村

  • 作者:林刚 出版日期:2020年9月
  • 报告页数:55页 报告大小:
  • 报告字数:43394字 所属丛书: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学者文库
  • 所属图书:国情、传统与现代化
  • 浏览人数:357     下载次数:0

文章摘要

作为“知青”,我在李集村生活了整整7年。回城后又多次返乡。现在回顾这一切,感受最深的是那里的父老乡亲们。他们是活生生的人,是祖祖辈辈在小块土地上劳作、流尽了汗水、吃尽了辛劳却常常欲求温饱而不得的最普通的农民。对于他们而言,不论是什么主义,什么制度,什么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无论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都不过像天上的一片浮云。他们是农民,是靠自己的双手和双肩去极力干活,只希望土地上的农产物能维持生活,去养育后代,去扶养老人。可令人极为痛心的是,他们的这一最低要求,却在1950年代后的集体化中也成了奢望。在经历了近30年的煎熬后,联产承包责任制终于使他们有了能部分实现劳动成果的土地。然而好景不长,在2007年末,他们又面临着可能失去土地的极不确定的前景。没有最基本的稳定的生存保障,任何改革都是空话,任何理论都是空话,任何美好的前景都不过是空中楼阁,是实现不了的。然而,如何去实现这稳定的生存保障?新中国成立后李集村60多年的历史,能否给我们一些启示?

作者简介

林刚:林刚 1948年1月出生,祖籍福建福州。南京师范学院附中1967届毕业,旋下乡插队。1983年新疆大学中国近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1994年南京大学中国近代史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先后在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从事经济史研究。退休前,任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研究方向:中国近代经济史,中国历史和现时中的农村、农民家庭与城市、工商业关系等。主要成果:《中国近代经济史(1927-1937)》(合著)、《长江三角洲近代大工业与小农经济》、《李集村:农民生产和生活的60年变迁》、《横看成岭侧成峰:长江下游城市近代化的轨迹》(合著)、《动雷村:对湘西山区环境生态与社会生态问题的一个调查》(合著)、《吴江蚕丝业档案资料汇编》(合编)、《江苏省工业调查统计资料(1927-1937)》(合编)等著作,《关于中国经济的二元结构与三元结构问题》《试论大生纱厂的市场基础》等专题论文若干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