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中国“城乡社会”的历史转型与地方差异

  • 作者:熊万胜 出版日期:2020年6月
  • 报告页数:15页 报告大小:
  • 报告字数:11793字 所属丛书:
  • 所属图书:城乡社会学评论 第一辑
  • 浏览人数:222     下载次数:0

文章摘要

在中国,每一个完整的地方都是有城有乡的,因此,每一个完整的地方都是一个“城乡社会”,整个中国就是一个“城乡社会”的体系。从这种视角看问题,就会注意到中国城乡关系的一体化内含两个机制:普适性的一体化机制和本土性的粘连性机制。前者如基础设施、市场体系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等;后者如土地公有制及集体土地征用制度、单一制的央地关系及市管县体制、身份制度和家庭制度。城乡社会的历史转型核心内涵就是这两个一体化机制的转型,城乡社会的地方差异主要出自区域性一体化的辩证后果,在一体化网络的不同位置上呈现不同的城乡关系特征。

作者简介

熊万胜:熊万胜,华东理工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副教授、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