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祁连山区森林及灌丛时空分异及其驱动变化(1921~2018)

文章摘要

森林和灌丛植被作为祁连山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涵养水源、调蓄山区及周边地区降水与冰雪融水、灌溉河西走廊绿洲、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祁连山森林和灌丛植被分布、结构和组成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异规律,并且受水分条件和热量的综合控制。同时,全球气候变化也在深刻地影响着祁连山森林和灌丛植被的时空分异规律。鉴于此,本报告全面分析了祁连山森林和灌丛植被的时空分异性及其驱动变化,表明:从东到西沿祁连山西进,降水量递减,青海云杉和祁连圆柏分布区逐渐变窄,覆盖度逐渐降低,到祁连山最西端,以灌木为主;沿海拔垂直地带分布中,灌木是木本植物最高海拔分布种,其组成、结构、形成的林线对温度的响应极其敏感;乔灌具有保育—竞争动态演替关系,前期灌丛为云杉幼苗定居提供良好生境,后期灌丛被青海云杉竞争淘汰;近100年来(1921~2018年),祁连山林线上升趋势明显,从东向西(西营河→寺大隆→隆畅河)林线垂直上升距离逐渐减小,林线垂直上升40~100m不等。

作者简介

勾晓华: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祁连山研究院院长,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自然地理学博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从事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山地树轮气候记录机制和生态响应方面的科研工作。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170余篇,其中在SCI收录的刊物上发表90余篇,发表一区和二区SCI论文50余篇。先后主持了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子课题——“祁连山生态系统变化归因与善治对策任务”,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祁连山森林灌丛生态系统变化任务”,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支持计划”项目和系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群体”先后三期骨干成员。曾获“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青藏高原青年科技奖”、“宝钢优秀教师奖”、“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甘肃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多项奖励。兼任生物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未来地球”计划中国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理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学术职务。

徐当会: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森林植被研究。

高琳琳: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树木年轮与全球变化。

方向文: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植物生理生态学、植物水分传导与利用、植物分子进化研究。

刘章文: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寒区生态水文方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