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中国真实进步指标测算报告绪论

文章摘要

早在20世纪20年代,现代福利经济学创始人A.C.Pigou,就在其著作《福利经济学》(The Economics of Welfare)中,阐述过将国民收入与福利等价起来的思想。但是在当时,这个想法还难以真正实现,因为没有成熟的宏观经济测度体系。1953年,联合国发布“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SNA),其中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作为该体系的核心内容,受到广泛的关注与推崇,其主要核算一定时期内国家的生产能力,衡量经济的发达程度。

1970年以后,人们逐渐意识到,影响福利水平的不仅仅是经济因素,社会、环境等因素都在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些经济学家提出,经济增长或收入增加不能等同于福利提升,比如在自然灾害等破坏性项目上支出增加,虽然GDP增加,但实则意味着国民享受到的福利减少。同时,生产的最优规模、资源的公平分配与效率配置等,成为经济学家们关注的重点。对人类福利水平的测度,需要将社会、环境等因素纳入现有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因此学术界对已有的宏观框架进行研究和调整,或者直接开发新的框架,福利测度方法的探索迎来了一个热潮。

作者简介

关成华:

涂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