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2018)

文章摘要

生态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由内部和外部动力共同推动实现。很多国家都将建设生态城市作为公共政策来推动和引导城市发展,并积累了成功经验。从20世纪70年代“生态城市”概念提出,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确立可持续发展理念,世界各国遵循此理念在城市—城区—园区—社区等不同尺度上就如何建设生态城市均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索和广泛的实践努力,形成了国际生态城市建设的3种模式,即理念根植、社区尺度的生态技术集成的欧洲模式,规划引导、城市尺度的综合生态提升的美国模式,自上而下、资源节约的城市生态转型的日韩模式。生态城市是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必然之路。2012~2017年的《生态城市绿皮书: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界定、延续并丰富着生态城市的内涵,即生态城市是依照生态文明理念,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的经济、社会、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源、信息高效利用,文化、技术、景观高度融合的新型城市,是实现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市,是人类绿色生产、生活的宜居家园。随着十九大报告的出台和生态城市建设实践的丰富,我们将继续聚焦生态城市新理念,关注生态城市建设新进展,探求生态城市建设新路径。

作者简介

李具恒:男,汉族,教授,应用经济学博士后,兰州城市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生态经济研究。

刘举科:男,甘肃省人民政府参事,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教育部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教育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现代文化学会文化建设与评价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兰州城市学院原副校长,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孙伟平:博士,上海大学社会科学部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世界哲学》杂志主编。“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副会长、文化建设与评价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价值哲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兼职研究员,中华文化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

胡文臻:1963年11月2日生。中共党员。管理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中心文化资源与资产评估研究部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特约研究员。擅长以哲学思考研究解决重大社会现实问题。主要研究成果:合作研究主编《生态城市绿皮书·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2012)、(2013)、(2014)、(2015),引导城市管理者解决生态城市建设中的重大现实问题,获得2015全国优秀皮书二等奖。合作研究主编《杜仲产业绿皮书·中国杜仲橡胶资源与产业发展报告》(2013)、(2014-2015)。合作研究“天然橡胶及杜仲种植生产(杜仲橡胶新品种培育种植)”项目并纳入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体系,列入2015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出版专著《第一层级复合产业哲学——以杜仲橡胶资源培育复合产业研究为例》。在核心期刊《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发表论文《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