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机器类人化:前提、逻辑和后果

  • 作者:赵璐 涂真 刘松吟 徐清源 出版日期:2018年12月
  • 报告页数:13页 报告大小:
  • 报告字数:12598字 所属丛书:
  • 所属图书:中国社会研究(第2辑)
  • 浏览人数:276     下载次数:0

文章摘要

技术的发展使得机器人日趋智能化,从机械机器人到仿生机器人再到类人机器人的发展,其背后体现了人类对人造生命的高层次需求,本文从马克思学派对技术发展的批判视角,剖析人与技术互构的产物——机器人,其发展中的人类需求逻辑及所带来的社会性后果。在现有文献与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聚焦生产与生活两大领域的机器人“类人化”实践,发现在控制论影响下,将机器人和人类类同为生命的信息系统后,机器人在提高人类劳动生产率,拓展人类智力、社交互动、情感需求等层次需要的逻辑下,不断“逼近人性”。同时,对机器人成为技术合理化的一种方式后,对生产关系带来的冲击与对伦理关系造成的困境等非合理化的社会性后果进行了探讨。

作者简介

赵璐:

涂真:

刘松吟:

徐清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