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民族的融合、交融及互嵌

  • 作者:王希恩 出版日期:2017年11月
  • 报告页数:16页 报告大小:
  • 报告字数:14521字 所属丛书:
  • 所属图书:民族政治辑刊(第四辑)
  • 浏览人数:286     下载次数:0

文章摘要

民族融合、交融和互嵌有着一种内在的逻辑关系。“交融”不同于“融合”,它强调的只是相互接纳、吸收、包容和认同,是“融合”的进行时态或过程,不是结果。在社会结构的诸多领域中,分层结构、从业结构和人口分布结构与民族结构的重合是民族隔阂的具体表现形式,也是影响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具体障碍。所谓“推进建立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就是打破民族结构与其他社会结构的重合,使不同民族成员掺杂或嵌入其他社会结构中去,从而为消除民族隔阂、实现交融创造条件。从聚居到杂居再到散居是民族过程在族体分布形态上的演进规律,也是民族实现交融的一种基本趋势。居住结构的互嵌应当在分层结构和从业结构互嵌的基础上得以推进,着重需要打破的是妨碍民族交往、对现代生活进步和发展形成障碍的“社区环境”,而不是全部的民族聚居和杂居,因此应特别注重相互接纳和包容的软环境建设。

作者简介

王希恩: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资深学科带头人,中国民族理论学会副会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长期从事民族理论和民族问题研究,代表性专著有《民族过程与国家》《全球化中的民族过程》《20世纪中国的民族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中的民族主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