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流动人口的“被歧视感”研究——基于对北京的调查

  • 作者:李升 黄造玉 出版日期:2017年7月
  • 报告页数:17页 报告大小:
  • 报告字数:16240字 所属丛书: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年会获奖论文集
  • 所属图书:新发展理念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浏览人数:241     下载次数:0

文章摘要

本文基于一项对北京城中村流动人口的问卷调查数据,从流动人口的主体性特征出发,分析了流动人口在工作中产生“被歧视感”的影响因素。研究结论如下:(1)劳动获得较低、有过被拖欠工资经历等的流动人口更易产生“被歧视感”;(2)劳动保障因素虽然影响显著,但发现签订劳动合同及加入失业保险的流动人口反而易产生“被歧视感”;(3)工作年限越长的流动人口越易产生“被歧视感”,而与本地人交往并不会对“被歧视感”弱化产生显著影响;(4)与电视、书报等传统媒介相比,生活中使用互联网的流动人口不易形成“被歧视感”。可以看出,在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脱离于流动人口自身能力品质的歧视关系依然存在。因此,一方面保障社会报酬的非差别性获得等制度的完善依然重要;另一方面通过改善社会交往关系、使用大众传媒等方式推进流动人口的主体城市融入,是在完善制度之外的消除歧视关系的重要路径。

作者简介

李升:北京工业大学文法学部教授、北京社会管理研究基地研究人员。

黄造玉: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系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