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中国中产阶级研究的动力与取向

  • 作者:李春玲 出版日期:2008年8月
  • 报告页数:17页 报告大小:
  • 报告字数:14865字 所属丛书: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年会获奖论文集(2007·长沙)
  • 所属图书:和谐社会与社会建设
  • 浏览人数:237     下载次数:0

文章摘要

21世纪开始以来,尤其是最近三四年期间,有关中产阶级的话题成为中国社会公众舆论的一个热点,同时也是社会学研究领域,特别是社会分层研究领域的一个重点关注的问题。推动这一研究热潮的主要动力当然是来源于经济增长而导致的中产阶级兴起现象。在其他的一些国家,我们也可以发现,持续的高速经济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推进,中产人群的出现及人数规模的增长,都引发了大众传媒和学者专家们对中产阶级问题的热烈讨论。然而,各个国家的学者对于中产阶级问题的讨论,由于不同的社会政治环境和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历程,往往选择不同的理论取向,并且表现出的兴趣点也极为不同。中国学者对于中产阶级问题的研究,以及中国公众对于中产阶级问题的讨论,受到西方学者的某些中产阶级理论的影响,尤其是工业化理论家和后工业理论家对于“新中产阶级”的论述,以及后现代消费主义理论有关中产阶级消费品位及生活方式的观点,对于中国的中产阶级研究颇有影响。学者以及社会公众往往把正在形成中的中国中产阶级与欧美国家的中产阶级加以对照,欧美中产阶级的生活境遇、生活方式、价值态度成为中国中产阶级的形象楷模或者说追求的目标。相对而言,西方新马克思主义有关中产阶级的理论观点——包括埃里克·奥林·赖特的中产阶级研究——对中国学者的中产阶级研究的影响是极微弱的。中国的研究者和社会评论家们在讨论中产阶级问题时最常引用的西方论著是美国社会学家C.莱特·米尔斯(C.Wright Mills)在20世纪50年代发表的《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在国际社会学界有关中产阶级问题的研究中,此书极少被提及或引用。(2006),这本书在中国已出版了多个译本。另外,在有关中产阶级文化及消费问题的研究中,皮埃尔·布迪厄的《区隔:品味评价的社会批评》(Bourdieu,1994)和保罗·福塞尔的《格调:社会等级与生活品味》(福塞尔,1998)也经常被研究者和评论家所引用,这两本书也都有中文译本。尽管上述欧美学者的研究和理论经常被中国的中产阶级研究者所提及,但总体而言,中国的中产阶级研究的理论取向和关注点与欧美社会学界的社会分层研究中的主流取向和讨论重点有很大的不同。中产阶级现象是一种典型的全球化现象,但中国的中产阶级研究的动力与取向具有中国自身的特点。本文通过考查近十几年来中国中产阶级研究的发展状况和兴趣点的转变,探讨社会经济政治变迁与学术研究旨趣的互动关系,同时,本文也对当前的中产阶级研究的特点和取向了进行一些分析考量,并且针对发展社会学领域的中产阶级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作者简介

李春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