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禅宗六祖故里藏佛坑溪谷景观览胜

  • 作者:杨宏烈 出版日期:2013年3月
  • 报告页数:19页 报告大小:
  • 报告字数:432字 所属丛书:
  • 所属图书:南粤文化景观透视
  • 浏览人数:269     下载次数:0

文章摘要

藏佛坑景区属新兴县龙山风景旅游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六祖故里一个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文化品牌。相传,这里是六组慧能圆寂藏身之地。从宝林寺回到新兴之后,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年)八月初三日,六祖于国恩寺斋后,召集门徒传法告别,端坐至三更,说:“我去了!”圆寂后化作一道烟,不见了身影,最终在藏佛坑的化身岩上找到其肉身。景区向以六祖化身岩、藏佛寺等佛教文化景观资源为主,兼有自然山水风光,故常开展以宗教朝拜、佛教体验、自然观光、登山探险等多种功能的旅游活动。本规划坚持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着力保养藏佛秘境、洞天福地的人文生态环境,组织树茂林丰的沟谷自然景观序列,实现旅游行为与环境之间均衡与协调发展。藏佛坑景区范围为藏佛溪流域的集水面积的范围,西至寺田村,东连六祖峰(袈裟岭),主要涵括部分农田和大部分山地,总共约1.5平方公里,控制范围3平方公里,使景区能够拥有较大的景观视觉范围,严格控制其土地利用,促进旅游资源的保护和景区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简介

杨宏烈:0 (1946~),湖北汉川人;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广州十三行研究中心副主任,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旅游文化研究所所长;主要著作有:《城市规划问答务实》《岭南骑楼建筑的文化复兴》《西关大屋与骑楼》《中国石油城市规划与建设》《广州泛十三行商埠文化遗址开发研究》《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发展》等;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获省部级奖项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