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强奸被害人:特征、教育及法律保护

文章摘要

在以往的犯罪学研究中,人们常常关注对罪犯的研究,研究犯罪行为产生的各种原因、惩治措施及其预防问题,却忽视了犯罪行为的另一方——受害人。1973年在耶路撒冷召开的“第一届受害人心理学国际讨论会”上,研究了社会对犯罪行为受害人的态度;而“第三届受害人心理学国际讨论会”有专门讨论题:年轻漂亮的受害女性。可见对于被害人尤其是女被害人问题的国际关注。在所有的犯罪形式中,强奸犯罪具有明显的性别特征,男性成为典型的犯罪人,而女性成为典型的被害人,这种鲜明的犯罪与被害的性别特征使人们有必要去思考性别特征在这种犯罪中的特定作用、社会对罪犯及被害人的反应和社会对被害人的保护等问题。从女性研究的角度看,对社会中两性对立的极端状况的分析,似乎更能深刻地反映妇女在社会中的位置。因此本文特别关注这样一些问题:在强奸犯罪中是否存在着明显的被害人特征?社会对被害人的态度及其对被害人的心理影响如何?社会应当如何教育两性?法律及各种司法系统应如何保护被害女性?

作者简介

佟新:1961年生。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工人与劳动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劳动社会学研究、性别研究、婚姻家庭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工人职业生涯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劳动关系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问题”、北京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合办“中国社会工作与实务研究中心”项目“中国劳动用工制度和劳务派遣制度研究”以及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谐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法律构建研究”的子课题“新兴产业中的劳动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