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本土宗教研究的人类学视角——以儒家祭祀文化为例

  • 作者:王霄冰 出版日期:2013年9月
  • 报告页数:14页 报告大小:
  • 报告字数:11577字 所属丛书:宗教学理论研究丛书
  • 所属图书:宗教人类学(第四辑)
  • 浏览人数:334     下载次数:0

文章摘要

人类学视角的本土宗教研究是一种带有比较眼光和文化相对主义意识的学术行为。它的研究对象包括整个大中国文化区域内所发生的各种信仰形式及其仪式和象征制度。研究的出发点则应是社会事实本身,而非抽象的观念或意识形态。本文借用莫斯和于贝尔的“献祭的图式”,分析了三个儒家祭仪个案:孔庙释奠礼、颜林祭祖礼和榉溪农家谢年祭。它们在本质特征上具有一致性,都属常祀,且都以日常食品为主要祭品,但牺牲的屠杀都要在幕后完成,而不在祭祀中上演“仪式性屠杀”。在仪式过程中三种祭礼都始终保持中庸平和的氛围,没有出现莫斯—于贝尔图式中的波峰状态。由此可见,与基督教信仰所不同的是,儒家文化中的生与死、神与人、圣与俗之间并无绝对的分隔,而是存在着一种家庭成员般的亲密、信任、互为惠利的伦理关系。

作者简介

王霄冰:女,1967年生,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文化遗产传承与数字化保护协同创新中心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民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