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中国“间接”进口非洲农产品的现状特征与潜力

文章摘要

本文以腰果、可可和橡胶三类产品为例,从“供给——流通——需求”三方面探究了非洲农产品“借道”出口的现状及问题。研究表明:生产方面,非洲是全球腰果、可可和橡胶的主产区,生产国别呈现高度集中的特征;出口方面,非洲腰果、可可和橡胶的主要出口市场包括欧美和东南亚等,受到非洲加工能力较弱以及中国进口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等原因影响,直接出口至中国的体量相对较小,大多途经东盟国家(如马来西亚、越南等),在当地加工后再出口至中国。一方面,发挥了东盟国家天然的物流通道优势;另一方面,绝大部分加工后的产品以零关税出口至中国,符合《WTO原产地规则协议》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规则》。与此同时,通过对比加工前后的农产品平均单位成本发现,加工后农产品的平均单价均显著高于加工前。此外,通过对全球腰果、可可和橡胶的贸易流向进行可视化分析,均进一步表明上述三类非洲农产品存在“借道”出口至中国这一特征。

作者简介

肖皓: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副院长、中非经贸合作研究院执行秘书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芙蓉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湖南省首批智库青年拔尖人才,入选“湖湘青年英才”支持计划。主要研究领域为中非经贸合作、全球价值链与开放经济安全。

唐斌: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中非经贸合作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兼任中非经贸合作研究院秘书。主要研究领域为中非经贸合作。

许和连:湖南大学教务处处长,中非经贸合作研究院秘书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一带一路”与中非经贸合作、国际贸易、FDI与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