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10个重度污染村庄的污染面貌
所属图书:2006年:中国环境的转型与博弈
出版日期:2007年3月
关键词:
延伸阅读一 农村社会应对环境污染

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场所之一是农村地区,其中的主要问题又是来自于工厂的污染行为,2006年暑假期间,北京师范大学的部分学生在各自家乡进行了一次针对农村工厂污染状况的调查。调查选择农村工厂排污情况加以分析,描述了农村环境污染的状况,同时也探讨农村社会对此的反应方式。受调查村庄数量是64个,村庄选择大致相当于随机取样。具体分布见表1。

表1 被调查村庄所分布的省份

64个村庄分布于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分布频率较高的省份有江西、四川、吉林和安徽四省,其次有山东、重庆、湖北、云南、新疆五省(直辖市、自治区),南北分布大致均衡。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北京、天津、上海三大直辖市以及东部经济发达省份的分布较少,中西部省份比例较高。考虑到经济发达地区的村庄工厂密度更大,本次调查数据中的污染状况可能略低于实际水平。

调查结果显示,农村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工厂,它们或多或少地对周围村庄造成了生态环境上的危害;至于危害的程度,几乎完全取决于工厂的类型,而不是环保部门的监察力度。而村民自身的抗争行为几乎成了解决问题的唯一出路,但同时农村公众的行动不足,单纯依靠他们保护环境将存在着“功能亏欠”。抗争结果大致是村民获得了物质利益补偿,而不一定是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当前,农村公众还不是保护本地生态环境的有效力量。为了改善农村环境污染现状,一方面要加大中央政府的执法力度,另一方面,需要有效加强农民成为本乡本土的环境守护者的能力。同时,当前中国社会已经相当活跃的各类民间环保组织,也应当积极成为公共环境利益的代言人。

农村的工厂污染 “能污尽污”

本次调查显示,农村中已经存在着各种各样为数众多的工厂,这些工厂构成了农村地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