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调研问卷的地区分布
所属图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2007)
出版日期:2007年9月
关键词:
西部新农村建设农户意愿调查分析报告

改革开放近30年来,中国的国民经济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国民实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广大农民在基本解决温饱问题之后正在走向富裕。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背后,结构性矛盾却日益突出,表现在:①国内最终消费水平的持续下降,过剩和潜在过剩行业逐渐增加;②地区间、城乡间的经济差距还在进一步拉大。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中国经济实现快速、稳定发展形成约束。在此背景下,2005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在此指导性文件中,明确指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可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国家层面讲,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实现全国的安定与和谐发展;在此基础上,为实现我国经济的长期、稳定、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从农民层面讲,就是要使农民更多地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获得在生活水平、居住环境、管理民主以及农村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极大改善,并最终通过农民收入的增加,启动广大的农村市场,缓和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因结构性过剩而带来的矛盾。

但问题在于:①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对落后使得新农村建设离不开由中央及地方政府作为投资主体对公共产品的大规模投资,但东、中、西部不同区域经济基础的差异必然使得在不同地区,政府和民间在公共产品投资上资金分担比例的差异;②不同地区经济基础的差异也客观上导致不同地区对公共资源的需求总量及其结构的差异。显然,在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如果政策同质而缺乏差异化,必将造成公共资源和资金配置的低效。因此,如何将有限的公共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