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各类募捐模式及其强制性
所属图书:中国第三部门观察报告(2012)
出版日期:2012年1月
关键词:
强制性行政动员募捐模式

动员社会进行捐赠是慈善事业获取资金的重要方式。在我国,依靠行政渠道、凭借行政手段进行募捐是慈善事业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可被概括为行政动员的募捐模式。

行政动员募捐方式并不是今天才有。自1949年开始,行政动员募捐方式就已存在,其发展至今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政府大规模动员募捐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政府领导人民开展了以生产自救、节约度荒、群众互助和以工代赈等为主要内容的生产救灾运动。其中,救灾募捐不仅在物质上给予灾区有力支持,在精神上也给灾民极大鼓舞。广泛发动人民群众,依靠社会力量抗灾救灾,缓解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财政紧张、救灾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韩颖:《建国初期救灾募捐工作述论》,《理论学刊》2011年第2期。

第二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无动员阶段。1956年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经过了长达20年的曲折历程。在这期间,国家直接管理经济,承担了公民福利的全部责任,即使在三年自然灾害、唐山大地震这样的重大灾难面前,政府尽管缺乏救助资金,但也不发动社会募捐,同时拒绝其他国家的经济援助,甚至拒绝海外华侨捐助。这一时期,政府发动的面向社会的募捐基本是空白的。

第三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1998年的政府动员募捐的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政府批准设立了一批公益基金会。1981年,中国第一家基金会——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成立。此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科技基金会等基金会纷纷成立。当时创办的基金会均为政府创办,与政府关系密切,便于依托政府开展募捐活动。通过下发文件的形式动员社会募捐,譬如贫困地区在建